東北網3月22日電 在近年來醫患糾紛不斷昇高的趨勢下,加強醫生的法規學習、購買醫療責任保險早已成了哈爾濱市眾多醫院的保身之舉。記者近日從哈市各大醫院了解到,作為更加有效的方式,聘請『駐院律師』的熱潮已悄然在哈市眾多醫院興起。
糾紛增多不勝其擾
李醫生在哈市某醫院醫務科主持工作,一直與來投訴的患者打交道。經常碰上糾纏不清的,還真令他頭痛無比。
三個月前,一位患者就拿著病例來找他,見面第一句話就是『還錢』。而理由則是,聽說治了鼻息肉後就不會再打鼾,但現在睡覺還打鼾。李醫生接過病例查看,發現該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李醫生說,因為每個人的口鼻部生理結構不同,加之該患者體態偏胖,所以至今仍打鼾不止,與當初的治療根本無關。
李醫生無奈地說,在醫學上許多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論證時也會相當困難,也很難向患者解釋清楚。『而且近來發現,有極少數患者來投訴時就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在醫院大吵大鬧者有之,動手打人者也有之,對醫院的正常醫務工作產生了嚴重的乾擾。』
律師進駐效果很好
日前,在市內另一家醫院從醫的大學同學給李醫生提供了一個好主意———將律師請到醫院來。原來,李醫生的同學所在醫院早在2004年年末就已經正式聘請了省內某著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做為『駐院律師』,負責對醫生進行法規教育,並應對患者的『惡意投訴』,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20日,李主任的同學王醫生對記者說,醫院請了律師後,專門向各科室下發了接診及接待投訴的規范用語和注意事項。院方組織醫務人員每周六聽講課,提高相關法律知識,合理規避醫療糾紛。『同事們感覺很不錯。現在要求醫務人員遇到投訴時,首先請我們的律師到場,保證在法律上不出錯。如果遇到惡意訛詐,也由律師全權處理,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
調解糾紛健全法規
省內某高校的法學教授高先生說,在糾紛中,對立雙方互相之間的可信度都是最低的,即使事實完全可以調解,但雙方的立場往往使糾紛不斷昇級,直至對簿公堂。為了避免糾紛進一步昇級,這時就需要一個能夠讓二者都信服的第三方,除了法官外,律師承擔這個角色最合適了。
哈市衛生部門有關人士分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建立融洽、和諧的醫患關系,有賴於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也有賴於健全的法律法規,應把醫患關系納入法制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