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去年化肥漲20%今年又漲20% 限價令何以成一紙空文
2005-03-28 07:34:0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電 春耕在即,以化肥為主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又上漲,省市有關部門再出臺『強化化肥價格』管理措施,以期通過限制批零差價率穩定化肥價格。可是,飛漲的化肥價格對『限價令』根本就不屑一顧,那麼,『限價令』為何變成了一紙空文?

  去年也有限價令,今年農資照樣漲

  熟悉農資價格的人還應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有關部門也出臺過『化肥限價令』。

  2003年秋天至2004年春季,經歷多年低價運行的糧食價格合理回昇,農民收入恢復增長,國家又制定出臺『一免兩補』等惠農政策,農業及農村形勢出現多年難見的好局面。而此時,以化肥為主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為抑制農資價格上漲,中央及省市都出臺了『限價令』。

  可是,化肥價格暴漲20%的幅度已是既成事實,而且其趨勢並沒有因為『限制』而停止。2004年夏季,追肥(尿素)價格從年初的60元左右,一下漲到近百元。

  農民買還是不買?不買,一年莊稼要白搭。買,就得花高價。雙城市有關部門面對如此高價的尿素,作出了『最高限價』決定,可公布沒兩天就被迫收回。不限價農民還有高價肥可買,一限價高價肥卻沒了,化肥販子們跑到不限價的吉林去了。不得已,還得把化肥販子們請回來,繼續讓他們賣高價肥。

  經過一年的限制,終究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市農委調查表明,今年化肥價格又在去年的基礎上上漲20%,個別品種(復合肥)達到30%多。

  上游環節好控制,下游細節管好難

  有關部門的文件規定,批發進銷環節差率為3%,零售環節批零差率為1%,利息和運雜費另加。

  省農資公司雙城經銷部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必須嚴格執行3%的加價率,而且經得住檢查。但他同時認為,價格監管可能使大公司失去靈活性,而讓零售商鑽了空子。

  而有關人士擔心,加價率的基礎不應有貓膩,化肥的出廠價要貨真價實,如果生產商與經銷商達成默契,加價率則形同虛設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真能管住上游環節,那麼管好零售環節就難了。記者在采訪時聽到,大多數零售商對1%的加價率不認可但也不反對,問題的關鍵在『利息和運雜費』上。有的零售商說:『現在做買賣,銀行不給貸款,只能向別人抬錢,抬錢的利息是多少?』還有的說:『運費一時一個價,一樣的裡程差三十五十甚至差百八十的是常事兒。』

  利息和運雜費怎麼計算?基層的物價管理人員也沒有高明的辦法。如果零售商在這方面『做好文章』,何必在乎那看似合理可行的1%(加價率)呢?

  當然,對化肥價格的監管,現在的口號都是穩定當前的市場價格。有人評價:『穩定』就是默認一定的漲幅,當然它的前提是不能影響農民需求。如果把化肥管少了或者管沒了,就失去了全部意義。

  一免兩補政策好,何不實行第三補

  據了解,國家去年就給予化肥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優惠政策,其中財政補貼資金高達7億多元,而化肥的最終消費者———農民,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補貼。

  又是限價、又是補貼,沒能管住化肥價格上漲。去年比上年漲了20%,今年又比去年漲了20%,要是明年比今年再漲20%多怎麼辦?既然越補越漲,還有必要給生產企業和流通環節補貼嗎?既然管不住,還有必要通過『限價令』來為化肥價格的上漲『保駕護航』嗎?

  其實,化肥價格取決於供需關系,只要供不應求價格必然上漲。

  市農委生產處處長王煥亭說,化肥價格一再上漲,農民為什麼還要搶購?這是因為種糧的效益可以消化化肥的漲價因素,農民還是有賬可算。但為了保持種糧農民的積極性,防止惠農政策落空,國家可以參照『一免兩補』的成功做法,實行『第三補』,即農資補貼。然後全面放開化肥生產經營領域的自由競爭,讓價格這根扛杆來平抑供求關系。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