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200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於今天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黑龍江省科研成果喜獲大豐收,創近年來最高記錄,共有21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比上年增加7個項目,佔國家獎勵項目總數305項的6.88%。
據介紹,在200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空缺,全國有28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值得自豪的是,黑龍江省哈爾濱醫科大學『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項目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
在公布的獲獎項目中,黑龍江省還有20個項目獲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9項。在獲獎項目中黑龍江省有17項是第一完成單位。這是黑龍江省廣大科技人員團結協作、勇於拼搏,敢於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結果。黑龍江省能在國家大獎中獲得如此成果,再次證明了黑龍江省的綜合科技實力。
科技進步獎主要是獎勵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效益的科技成果。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秦山600Mwe核電站設計與建造』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項目『豬病毒性腹瀉二聯疫苗』、省農科院項目『北方早熟高產優質春玉米雜交種龍單13的選育與推廣』等19個項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
又訊: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主持的課題———『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的離子通道靶點研究』,首先從離子通道角度揭示了藥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機制,科學指導了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評價和研制開發,推動了我國離子通道藥理學的研究進展,因而獲得了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這是我省首摘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也是去年全國生命科學領域最高的兩個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之一,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楊寶峰教授早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就開始從事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他在日本攻讀博士後期間,開始學習膜片鉗技術,歸國後在國內較早地建立了以膜片鉗技術為基礎的離子通道研究室,開展了離子通道藥理學研究,並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最佳靶點假說,為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抗心律失常藥物研究開發和藥物評價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