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目前,黑龍江省墾區備耕資金53.2億元已經落實,8808噸農藥、21萬噸種子、8.2萬噸柴油、1.22萬噸農膜等春耕所需生產資料基本下擺到位,已運抵農戶手中。
去年黑龍江省農業大豐收,墾區職工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省農墾總局在3月初就召開備耕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高標准、高質量搞好備耕生產,力求做到四個突破。
在抗災能力提高上實現突破。針對旱情嚴重形勢,西部分局以打井為重點,並利用有利地形,發展小塘壩等雨水集蓄工程;東部分局缺水區,淺層地下水豐富,易打抗旱小井,力爭苗期受旱農作物能澆上『救命水』。大力推廣噴灌、點灌、膜下滴灌等技術,墾區有31個農場組建了噴灌中心。對易澇區正組織人員活雪散?。
在結構調整上實現突破。墾區把發展糧食生產的著眼點放在提高單產和品質上,走主攻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路子,確保糧食總產90億公斤。全墾區將進一步抓好畝收入500?1000元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計劃,齊齊哈爾、綏化分局建設110萬畝高效經濟作物出口基地,哈爾濱分局實施『圍城經濟』,向畝收入萬元以上的食用菌、特菜等高效經濟作物調整。
在備春耕生產標准化提檔昇級上實現突破。墾區把今年定為農業標准化達標年。在備耕生產上,要求水田抓好加工包衣、扣棚育秧、整地和插秧;旱田抓好種子包衣加工、播前整地、播種和播後鎮壓。同時堅持『六不播』,即整地質量不達標不播、種子質量不達標不播、土壤?情不適宜不播、播種機不達標不播、噴藥機不達標不播、整地播種鎮壓不能連續作業不播。
在農業新技術推廣上實現突破。他們以實施十項栽培模式、推廣十項新技術、建設高標准科技園為重點,著力提高技術到位率。著重抓好大豆根瘤菌、酵素有機肥的推廣,圍繞水稻、大豆、玉米、小麥建設一批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的省級和總局級科技園。目前,墾區已聘任五位首席專家,在12個農場開展五大作物高產攻關。他們春播前將分赴各個責任區,進行技術指導、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