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去冬今春,黑龍江省冰雪旅游受到了來自遼寧、吉林等鄰省城市的強勁威脅,如何做大做強『冰雪產業』,保留我們的優勢,形勢嚴峻,刻不容緩。近日,記者采訪了副省長劉學良。
認清現狀整合資源
記者: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東北冰雪產業,以哈爾濱為龍頭的龍江冰雪產業存在哪些突出問題?該怎樣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
劉學良:冰雪是東北三省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冰雪旅游作為我省傳統優勢旅游項目,早在1992年就由國家旅游局向海內外市場推廣。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已歷經21屆,蜚聲海內外,成為龍江人的驕傲。哈爾濱市從2001年起連續5年成為春節黃金周國內旅游接待人數最多的城市。遼寧、吉林兩省在冰雪旅游方面雖然沒有我省起步早、歷史久,但近年來,兩省在開發冰雪旅游方面也想了不少辦法,下了很大氣力,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遼寧省從2005年把中國沈陽冰雪節昇格為中國沈陽國際冰雪節,由沈陽市政府和日本札幌市政府共同主辦,吉林省的中國長春淨月潭冰雪旅游節從2003年引入瓦薩國際越野滑雪節,並得到了中國滑雪協會和瑞典瓦薩國際滑雪節的支持。
我省相對於遼、吉兩省,冰雪旅游起步較早,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以滑雪旅游為例,我省地域優勢比較明顯,雪期最長,雪場最多,雪量最大,優越的雪道條件和雪場設施,吸引了國內外旅游滑雪者和滑雪發燒友紛至沓來;但我們也已經看到,相對離目標客戶源的路途較遠、天氣寒冷等不利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們的發展。因此,要想保持龍江冰雪旅游市場份額龍頭的地位,實現不斷拓展客源的目標,我們的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更要未雨綢繆、大膽創新,紮實工作,在管理和服務上下大功夫,全方位提高競爭力。
我省的冰雪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影響和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冰雪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哈爾濱冰雕雪塑的規模和知名度,在國內外都有一席之地,但每年創作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冰雕雪塑作品數量仍屈指可數,可參與性冰雪游樂項目變化不大,缺少推陳出新;哈爾濱市周邊的冰雪觀光資源還有待整合和開發;冰雪運動器材絕大多數依靠進口,沒有形成冰雪旅游產業鏈。二是配套設施和功能還不完善。雖然多數雪場在中心城市周圍,但仍有70%以上的雪場沒有直接與高等級公路相連,途中時間相對較長;一些早期興建的大中型雪場設施設備明顯老化,大多數小型滑雪場仍以天然降雪為主。三是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我們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上與國際、國內發達地區比較差距較大。所招聘的一線服務員,雖經一定的上崗培訓,但服務質量處在較低水平;在節假日,個別滑雪場拖牽、纜車的數量和速度與客流激增明顯不適應;滑雪教練人數不足,施教能力不高,講解水平低;現場救援反應遲緩。
我認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東北冰雪產業,搞好我省冰雪旅游的關鍵是把冰雪旅游發展同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同塑造『黑龍江-中國旅游COOL省』形象結合起來,在提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旅游產業化水平、加強區域和國際合作、整合冰雪旅游資源、加大參與程度等方面進一步努力,從而做大做強冰雪旅游產業。
政府調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
記者:針對今年游客和市民提出的『過度市場化』,發展層次、品位不夠高等問題,在今後的冰雪產業發展過程中,該怎樣解決?
劉學良:應該說,近幾年我省冰雪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04年底,我省有旅游滑雪場75家,滑雪場的數量約佔全國雪場的二分之一強,滑雪人數居全國第一。
客觀上看,我省滑雪旅游產業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有些游客和市民提出的所謂『過度市場化』問題,其實是旅游市場發育不成熟的表現。從數量上講,瑞士的國土面積不足4萬平方公裡,有雪場200多家,日本在《2002年度滑雪指南》中收錄了619個滑雪場,大部分都位於北海道、長野和新潟,韓國采取了集約化發展模式,全國的滑雪場也有10多家。我省雖有75家不同檔次的滑雪場,但分散在45萬多平方公裡,數量並不多,只是個別地方相對密集一些。從消費多層次性和需求多樣性的角度看,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滑雪旅游在我省開展不到十年,滑雪場逐漸增加的趨勢已說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投向滑雪旅游這塊蛋糕,同時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說明優勝劣汰的過程正在進行。只要我們政府監管得力,調控得當,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過度市場化』就不是問題了。
我省滑雪旅游產業發展總體上是健康的。2001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旅游滑雪場質量等級評定標准》,已有22家滑雪場達標,通過技術法規的實施,保護了環境資源,規范了雪場建設和服務,提昇了我省滑雪旅游的市場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下一步,我們還將著手推進冰雪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運用市場經濟手段,促進冰雪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重點抓好三大滑雪帶的開發
記者:今後,在冰雪文化產業的建設中,政府將如何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和微觀服務的職能?
劉學良:法國政府把發展滑雪產業與國土整治、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綜合考慮,積極鼓勵發展滑雪產業,於1964年頒布《山地法令》和《冰雪規劃》,經過30多年的努力,在佔國土面積21%的西南山地,建起450多個滑雪場,一個滑雪季接待700萬人次,收入50多億美元,徹底改變了山區落後的面貌,而且配套產業的收入遠遠超過旅游收入。法國政府在引導和調控冰雪旅游發展方面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
當前,我省各級政府已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培育,省政府要進一步研究和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和微觀服務職能。宏觀調控方面,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為旅游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規劃好旅游滑雪場的地域分布,搞好地方滑雪規劃與全省滑雪產業規劃的銜接。在突出抓好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滑雪場建設的同時,還要重點抓好哈爾濱至牡丹江、哈爾濱至伊春、哈爾濱至大興安嶺三條旅游滑雪帶的開發建設。鼓勵其它地市因地制宜地規劃建設不同檔次的滑雪場。當然,也要強調一點,雪場的開發建設應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情況,與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相適應,要堅持走市場化的發展道路。在微觀服務方面,各級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搭建平臺吸引更多的國內外企業投資旅游開發建設,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加快旅游人纔培養,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繼續推進旅游標准化建設,促進旅游景區和游樂設施提檔昇級。
構建『世界知名冰雪之鄉』應遵循四個原則
記者:許多專家認為,黑龍江應構建一個『冰雪文化產業藍圖』,那麼,請您談談這個藍圖的總體設想或遵循的原則應該是什麼?
劉學良:我省構建冰雪產業的總體目標,初步可以定位為『世界知名冰雪之鄉』,『中國冰雪旅游勝地』。如果把這個構想稱之為一個,我的理解是,在開發龍江冰雪旅游產業時,要充分利用冰雪旅游的載體,有意識地弘揚龍江文化;在弘揚龍江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冰雪旅游事業。近年來我省在亞布力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企業家論壇,成為匯聚中國最活躍商界精英和思想領袖交流的平臺,亞布力也被譽為『中國的達沃斯』。冰雪大世界始終堅持『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不斷豐富文化內涵,提昇文化品位,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吉華、龍珠等滑雪場,也舉辦了一些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這些舉措都是我們構建冰雪文化產業的有益的探索。
在構建冰雪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我想大致應該遵循四個原則:一是堅持以冰雪產業為主,多種要素綜合開發的原則。把冰雕雪塑觀賞性產品與冰雪運動和冰雪游樂參與性產品相結合,與寒地民族民俗文化產品相結合,與龍菜冬季飲食產品相結合,打造匯聚生態文化、娛樂文化、體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龍菜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集合體;二是堅持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政府要充分發揮規劃編制、標准制定、市場監管等作用,調動企業參與冰雪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引導企業加大冰雪旅游的開發力度,運用先進的宣傳營銷理念和手段,全方位開拓市場;三是堅持開發和保護並舉的原則,加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的保護,統籌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提高管理者和服務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技能,全面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
哈爾濱市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申辦成功,為我省冰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要努力把握好這些機遇,遵循以上原則,把黑龍江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冰雪之鄉』,讓『中國冰雪旅游勝地』的夢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