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電 大暴雪的考驗--寫在大慶油田兩萬口油井停產之後
3月27日傍晚,一場20年不遇的大暴雪突襲大慶油田。據當地氣象部門統計,降雪平均厚度超過150毫米,是1983年以來最大的一次。
不到5個小時,油田2條110千伏電網、34條35千伏線路先後短路跳閘,113座變電站、41座聯合站、219座轉油站被迫停運,20045口油井停產。
一夜之間,影響原油產量4.4499萬噸。如此大規模的停產,在大慶油田46年的開發史上,還是第一次。
雪災就是命令!
27日深夜,當第一口油井停產的告急信號發出後,大慶油田公司總經理王玉普、黨委書記孫淑光立即趕到油田生產運行部總值班室,啟動緊急預案的指令迅速傳遞到各采油廠、礦、井隊。
全油田10萬『鐵軍』緊急出征,連夜打響了抗災自救、恢復生產的『油田保衛戰』。
處於此次大暴雪中心地帶的采油一廠,是油田的第一產油大戶,面對5352口油井停產嚴峻考驗,讓這個『大慶精神』發源地的萬名後繼者們,毫不猶豫地擼起了胳膊。
一廠六礦北十隊隊長楊祥林,這位粗獷的漢子,說起當晚搶修竟有些淚光瑩瑩。
那一夜,老楊和全隊員工風雪中立,汗水中行,5小時後,第一條線路修復、14口油井復產。
一天一夜之後,102口油井全部復產。
饅頭、咸菜加涼水,沒人離開井場。老楊說,那場景,就像是回到了『石油大會戰』。
大暴雪同樣考驗著喇嘛甸油田,由於地處偏遠、空曠,倒伏的供電線路維修起來十分艱難。
當晚21時,喇五西北線警報驟然響起,電力維修大隊長劉運河帶領大家衝上一線,沒膝的雪湧進鞋裡靴裡,化成了水,又凍成了冰。全廠員工24小時連續作戰,喇嘛甸油田半數停產油井復產。
在油田井下分公司壓裂大隊生產指揮中心,正常的秩序被打破,以往即時確定井位的程序被迫提前。由於指揮人員科學調度,大暴雪後的3天時間裡,全大隊完成的井場施工數量和質量沒有受到影響,實現了抗災生產兩不誤。
一口、百口、萬口;一條線、百條線。截至3月31日6時,大暴雪造成停產的20045口油井全部恢復生產。
災害面前,大慶人的團隊精神再次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油田告急的消息傳到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曾玉康第一時間趕到油田公司生產運行部,與王玉普等石油公司領導並肩坐鎮指揮。
危急時刻,管理局下屬的電力總公司全員參戰,連續36個小時冒雪修復受損電網。
管理局下屬的建設集團安裝公司接到油田公司采油一廠的求援後,二話沒說,立即抽調5個分公司的精銳力量,開赴搶險一線,一乾就是26個小時。
此次災害影響原油產量74578噸,大慶人用鐵一般的意志,將這場特大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對此,大慶油田公司總值班室主任王海濤深有感觸,如果沒有兄弟企業的無私援助,油田的生產不會恢復得這麼快,損失也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