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涉及管理部門眾多 哈爾濱呼喚主要領導親抓『治沙』
2005-04-06 09:25: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來玉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6日電 昨天是哈爾濱入春以來氣溫最高、風力最大的一天,伴隨7級大風出現的輕微揚沙使人又想起哈爾濱周邊的沙化地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面對日益逼近的黃沙,哈爾濱迫切需要啟動由主要領導牽頭的『一把手』治沙工程。

  目前,對哈爾濱市威脅最大的兩塊沙化地是西南方的雙城市拉林河流域3.8萬畝沙地和東北方道外區民主壩外4500畝沙化地。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於這兩塊沙化地涉及眾多市直部門,甚至中省直部門,造成在治沙過程中資金難成合力、部門難成合力,誰都管,誰也管不了,誰也管不好的尷尬局面。

  處於拉林河流域的3.8萬畝沙化地,綿延在雙城市金城鄉至萬隆鄉長20多公裡、寬200-1000米的狹長地帶,涉及13個村8000多農民。雖然這裡的玉米畝產只有50公斤,但農民每年依然在這裡頑強地播種著『希望』。哈市環保局副總工程師安慶國曾與這裡的農民溝通過,他們願意在沙化地上種沙棘或柳條來防風固沙,但希望能得到政府的補貼。而雙城市政府面對上千萬元的資金缺口,又只能望沙興嘆。這裡的沙化現象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每年擁有管轄權的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都投入部分資金植樹造林,但各部門只能在自己的條條框框內『活動』,缺乏統一調度,所以實際上投入的資金並沒有擋住風沙的腳步。

  道外區民主壩外沙化地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這裡既有農業、林業、水務部門的『領地』,又涉及到哈水泥廠和省青年農場的利益,有些部門對治沙態度積極,有些則顯得冷漠。據道外區農林局局長孫寶良介紹,民主壩外沙化地處於民主濕地內,這裡不僅需要治沙,而且需要退耕還濕還草。因為2006年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截流後,這裡的農民就要穿越壩外濕地到高地上去種田,所以眼前急需把壩外10000多畝當地農民和水泥廠開墾的耕地收回,該還濕還濕,該還草還草。而這些事情都不是一個區的農林局所能做到的,特別是省青年農場,孫寶良更是對他們坐等處於高坡上的3000畝嚴重沙化地被水淹沒的態度著急上火。

  既然治沙涉及這麼多部門,那麼把他們聯合起來,形成合力不就行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因為這裡所涉及的部門,向上歸不同的副市長管轄,不僅無法確定哪一個部門為具體牽頭部門,更無法確定哪個副市長牽頭主抓。

  有關人士認為,哈爾濱市應該把治理沙化列為『一把手工程』,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哈爾濱市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哈爾濱市構建和諧社會,更關系到哈爾濱市380萬市民的現實生活。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