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7日電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鼓勵資源型城市轉型、支持糧食主產區的政策機遇,為雙鴨山人開啟了振興之門。全市上下很快達成共識:引戰略投資者,招大企業落戶,高起點轉化資源優勢。
煤多、糧多,是資源型城市雙鴨山的最大優勢。但長期以來,富集的資源卻並沒有讓雙鴨山人富起來。為啥?資源開發不足。原字號、初加工束縛了資源生金的手腳;而上項目、搞深加工,又面臨資金和經驗的挑戰。怎麼辦?取長補短,借雞下蛋。
雙鴨山市在招商引資上動起了大手筆。深入貫徹國家、省扶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一流環境,先後引進山東魯能、吉林亞泰等上市公司,唐山建龍、天津環勃海等全國民營百強企業先後來了,韓國新星、香港力麗也加盟其中。截至去年,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7.3億元,新上億元以上深加工大項目16個;其中已有4個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工業增加值2.9億元,利稅0.6億元,有力地拉動了全市經濟快速增長。200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36.4億元,同比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5億元,同比增長22.1%,實現利稅6.1億元,同比增長53.7%;民營經濟銷售收入實現63億元,同比增長19.8%。
據初步測算,這些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後,可形成200萬噸鋼鐵、400萬噸焦炭、1000萬噸煤炭、60萬噸甲醇、40萬噸二甲醚、240萬千瓦電站、66萬噸大豆深加工、30萬噸玉米深加工、20萬噸精制米的生產能力。實現工業增加值73億元、銷售收入210億元、利稅44億元,可使全市實現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稅收三個翻番。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