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電題:將忠誠匯入林海--記優秀共產黨員育林功臣孫海軍
記者杜麗華
孫海軍在小興安嶺林區工作了30多年,帶領職工營造12萬畝人工林。經他培育的樹木成活率達96%,創造了在高寒地區育林的奇跡。林區人說,老孫為咱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片財富,他是林區『新時期的馬永順』。
1970年,25歲的孫海軍從東北林業大學畢業後,便在黑龍江省伊春林管局所屬的雙豐林業局茂林林場當上了采運機械技術員,一乾就是13年。他親自參加了大面積過量采代的林區生產作業,親眼目睹森林資源由盛到衰的演變過程。『林區人不培育後備森林資源,就像農民有地不種莊稼一樣。』他暗下決心變砍樹人為種樹人,一定要還大山以綠色。
孫海軍歸納總結出了『戶為基礎,二級管理,三次驗收,互相制約,效益掛鉤,全面承包』為主要內容的營林管理方法,創造出了均勻造林法,直鎬植苗法,整地留樹法,落葉補雲(杉)法等造林辦法。他的做法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孫海軍造林法』。
孫海軍的居住地與營林生產作業區平均距離都在10公裡以上,他每年都在山上工作300餘天。有人粗略地計算過,孫海軍爬山越嶺17年,行程8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兩周。他種的樹如果單列每兩米栽一行,可以繞地球一周多。
『忠誠可靠,吃苦耐勞』是孫海軍提出的『八字』方針。一天,孫海軍上山檢查一林班造林情況。從表面看,樹苗苗栽得正踩得實,沒什麼問題。可當他蹲下身用砍刀挖土看苗,發現樹苗普遍栽得淺,而且嚴重窩根。他當即決定一律拔掉重栽,直到1.2萬樹苗重新返工栽完,驗收合格。
如今,經孫海軍細心呵護,大山已重新披上了綠裝。按照營林標准,5年保存率達到70%就算好林子了,他負責栽種的人工林保存率卻接近100%。
孫海軍的業績和精神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他先後被評為育林模范、育林功臣、勞動模范等,多次被省市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2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纔、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范,並光榮地當選了十六大代表,出席了黨的十六大。
面對成績和榮譽,孫海軍沒有滿足。他說:『我還要堅持不懈地乾下去,直到乾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