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百姓心中的於尚清:一心為民的好警察
2005-04-08 13:47:2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於尚清
於尚清
於尚清事跡報告團成員與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領導合影
於尚清事跡報告團成員與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領導合影

  東北網4月8日電『他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當作一種責任,用來為老百姓服務,把老百姓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解決了很多難事,老百姓敬佩他、愛戴他。』齊齊哈爾市的百姓這樣評說於尚清。

  齊齊哈爾市日用工業品有限公司副經理田宏在齊齊哈爾市公安局民警於尚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講述於尚清英雄事跡,以下為匯報內容:

  我叫田宏,是齊齊哈爾市日用工業品有限公司副經理,今天,能夠在這裡代表人民群眾講述於尚清同志的事跡,我感到非常榮幸。2003年9月2日,我得知於尚清在排爆時被炸傷後,急忙趕到醫院。醫院走廊被自發前來看望的群眾擠的水泄不通,病房內堆滿了水果和鮮花。看到於尚清被炸的血肉模糊的樣子,在場的人眼中都噙滿了淚水,兩名從24公裡騎車趕來獵彈廠的職工哽咽著說:『老於是個好人,能人,沒有他我們早就下崗了!』

  一個普普通通的警察,為何能牽動那麼多老百姓的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當作一種責任,用來為老百姓服務,把老百姓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解決了很多難事,老百姓敬佩他、愛戴他。

  我是經營煙花爆竹產品的業戶,於尚清從部隊轉業到公安局後,負責管理全區的危險品和化工產品。大家都知道,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危險系數極高,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故起因都在於管理的疏忽。許多人的僥幸、麻木心理,危機意識的缺乏讓自己和家人失去了生命。從我經營煙花爆竹產品後,負責管理我們這些業戶的民警已經換了好幾個了,就數老於來的勤,開始,我們幾個業戶對他敬而遠之,認為他初來乍到,對情況不熟悉,好唬弄。可老於什麼也不說,仍然是天天往這跑,每次來,他都是笑呵呵的,他走遍了日雜公司和其他列管單位的各個角落,將潛在的安全隱患一一列出,並提出了整改措施。

  2002年5月,於尚清在責任單位雄鷹集團獵彈廠火工車間檢查安全工作時發現,近500平方米的車間裡竟然一直沒有安裝靜電消除裝置,職工身著化纖制服,每天在距離火藥罐三四米的地方出入,一旦靜電引起爆炸,後果不堪設想。按要求,工廠必須停業整頓。可是,停業整頓就意味著廠裡幾十號人的口糧斷了。一面是有效益沒安全,一面是安全無從落實。一時間獵彈廠突然走上了絕境!艱難的日子,於尚清來到了獵彈廠,和工人兄弟們吃住在一起,研究解決方案:如果搬走火藥罐,不但要重新修茸車間,還要架設通往倉庫的管道;如果購置靜電防護服,獵彈廠能擠出的資金連一半職工的裝備都解決不了;退一步講,就是有一半的職工有了防護服,也無法完成高峰期工廠的生產任務。一個個方案被否定,所有的人都一籌莫展。這個時候,於尚清開始了利用廢舊材料自制靜電消除裝置的研制工作。經過二十天的潛心研究,終於,造價僅180元的6個靜電消除裝置成功制成!經有關部門檢查驗收,性能和技術指標完全達到要求。僅此一項,於尚清就為企業節省了100多萬元。要知道,100多萬吶,這個數字對於獵彈廠來說,可是所有職工三四年工資收入的總和啊!當時工廠一定要拿出兩萬塊錢獎勵於尚清,廠長朱魁、安全部長王永兵和幾個一定要上門致謝的工人來到建華分局。可是這錢,於尚清說什麼也不要。他只是收下了工人兄弟們的一片感激之情。於尚清無償服務企業的事在當地傳開後,克東縣煙花廠、建華煙花廠等企業紛紛登門求助。熱心腸的於尚清二話不說,有求必應,分別為各家義務制作安裝了靜電消除裝備,累計節省300多萬元。現在,列管單位中家家裝上了靜電消除裝置,廠裡工人聊天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的談到他,談到他為了百姓的安寧,把防范工作做得這麼細致、周全!人們很喜歡他,喜歡這個一心愛民、全心護民的好民警!

  在對於尚清敬佩的同時,業戶們心裡也有一絲敬畏,必竟老於是管他們的,他有權對他們進行處罰。然而6年來,老於執法為民,把手中的權利當成為百姓服務的一種責任,對嚴重違規經營,存在重大隱患的,老於都是令其停業整頓,並親自到現場幫助監督整改。他管轄的日雜公司和其他列管單位從沒發生一起事故。業戶們都知道,那是老於跑斷了腿,磨破了嘴,與他們真誠相處的結果。業戶們都說,老於就象我們的親兄弟,他所作的一切事都是為了我們企業。公安隊伍中的一些『冷、硬、橫、推』的現象在他身上根本就不存在。一次,老於在檢查中發現,解放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不按規定,將庫房設在市內,老於便當即指出,並陳明利害,同時又幫助劉經理在郊區聯系庫房,庫房是聯系妥了,可搬一次要損失幾千元呀。老於看出了劉經理的心思,就給劉經理講如果出了事故那損失是多少錢也挽回不了的。第三天,老於又來了,雖然他什麼也沒說,可劉經理被老於的執著和真誠所感動,對老於的勸說心服口服,十分不好意思,第四天就把庫房搬到了郊區。

  於尚清對他所管轄的企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對有困難的老百姓他盡其所能。雖然老於生活不富裕,也需要錢,可他卻把家裡攢的積蓄,幾乎都借了出去,說是借,多數也都是有去無回。同志們讓老於留點錢,可老於卻『嘿嘿』一笑說;『我還能吃上、穿上,看到那些困難群眾,不幫一把我心裡不踏實。』連單位發的4萬元購房補助,在他手裡還沒熱乎,就被他借了出去。

  2001年,低保戶、小區居民張某的孩子考上高中沒錢入學,到一些親戚朋友家借錢,人家知道他們已經雙雙下崗,借錢基本無法償還,所以沒人借給他們。這個時候,於尚清偶然聽說了這事,便從家裡拿出了一萬元錢,借給了他們。如今,張的孩子高中已經畢業,但錢卻一分也沒有還上他。除了拿錢幫助困難群眾,老於還憑自己的聰明纔智替老百姓辦事。於尚清居住的小區有600多戶居民,在這方天地裡,不知道居委會主任的很多,但不知道於尚清的卻很少。那是因為,自從五年前於尚清入住這個小區後,就把雷鋒精神帶到了這裡,為小區群眾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在這個小區居民中,沒有得到他幫助的很少。於尚清在部隊期間掌握了一手精湛的修理車輛、家電等技術,他來到小區後義務地給小區居民當起了修理工,誰家的車輛、電器壞了,下水道堵了,只要一個電話,他馬上就到,而且基本是手到病除。2002年,小區居民普遍反映小區供水不好,時常停水,給小區居民帶來很多不便。一些居民找到小區物業管理部門上訪,但物業管理部門對供水系統進行幾次檢修,效果都不好。於尚清得知這些情況後,主動找到小區物業管理部門,提出自己可以幫助物業管理部門檢修小區的供水系統。而後,他便開始對小區的供水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結果發現了故障所在。之後,他又利用三個晚上的時間,開始對小區的供水系統進行故障排除,終於排除了小區供水系統的故障,使小區供水達到了正常狀態。這項工程如果找專業技術人員來做,手工費就得上萬元,而於尚清排除這一故障只讓小區花了幾十元錢,買了幾個零件。

  於尚清對人民群眾,特別是生活比較困難的群眾抱有強烈的同情心和責任感,這一點早在部隊服役時就顯露了出來。1984年他在部隊農場任生產處處長時駐地附近建國村和建新村分別有6個特困戶,這6個特困戶讓當地的鄉政府很發愁,政府年年照顧他們,但他們因為一些先天不足的原因,始終富不起來。於尚清了解了情況後,主動擔當起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重任。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規劃:三年時間,一定讓他們脫貧致富。之後,他便開始幫扶起這6個特困戶,村民葛景富養馬賠了,一夜之間成了特困戶。於尚清找到他,問他有什麼打算。葛景富還想養馬賺錢。於尚清給他出主意,讓他不要養馬,去買四輪子農用車搞販運,還拿出1000元錢資助葛景富。葛景富用借來的錢買了一輛半新的四輪農用車,於尚清又開始義務為他修車,兩年過去,葛景富蓋起磚瓦房過上了好日子。特困戶孫泰福因為家中人口多家境十分困難,於尚清就給他出主意,讓他辦鉚焊廠,並借給他5000元錢,使孫泰福的鉚焊廠開張營業了。之後,於尚清又無償給孫泰福技術支持,教他鉚焊技術,使孫泰福當年就還清了所有欠款,第二年便有了盈利。貧困戶孫玉生,父母長年臥病在床,家裡就他一個勞力,家裡的錢都買藥了,連床被子都沒有,可以說是家徒四壁,老於便把自家的被給了孫家並幫孫玉生花500元買來舊拖拉機,幫助修理好,又買來廢鐵做農具,一年後,孫玉生家日子好過了,第二年便蓋起了磚房,擺脫了貧困。後來,這6戶特困戶在於尚清的幫助下都相繼脫貧致富。

  1999年,於尚清轉業離開駐地時,這兩個村的村民自發地排隊來到他家,含淚相送。還有幾十個村民找到部隊請求不讓於尚清轉業。這些被他幫助過的人,聽說他排爆被炸傷的事情後,都三五成群的趕到醫院,他們背來了家鄉的雞蛋、小米,他們知道沒有老於他們就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他們不願意看到老於被炸傷,老於是他們的恩人、是他們心中的能人、是一個大好人。

  與朋友相聚時,時常能聽到對警察褒貶不一的議論,每當此時,我就不自覺地回想起和於尚清接觸的點點滴滴,想起他為我們老百姓辦的那麼多好事、實事,我覺得我有義務把這一切告訴別人,讓大家都知道,是於尚清這樣的警察在守護著我們的平安,使我們能夠安居樂業,有了這樣的警察,我們老百姓有了難處就有人幫,我們辦事就會更方便,我們需要這樣的好警察。祝於尚清和他身邊的所有警察——好人一生平安。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