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城市設計師縱論哈爾濱2020年規劃 建20個博物館實現文化復興
2005-04-09 06:39:5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初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9日電 8日,在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一間並不十分寬敞的會議室裡,北京新都市整體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孫成仁博士縱談哈市的城市規劃,作為2020年哈市名城保護的規劃主創人員之一,他認為,城市恆久魅力在於文化,建議哈爾濱修建20個博物館。

  難得的完整『切片』

  『對一個城市進行規劃保護,首要的是進行價值判斷。』孫成仁博士說,哈爾濱這個城市特點很多,典型的殖民城市,典型的工業城市,典型的寒帶城市,但最重要的是,哈爾濱的建築完整地體現了一個近代城市的發展軌跡,是一個難得的完整『切片』。

  從這個角度上說,即便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哈爾濱也應該有一席之地。以新藝術運動建築為例,該類風格的建築在歐洲只持續了10年,而在哈爾濱則持續了近30年,而其建築的范圍和規模都勝過歐洲。

  恆久魅力在於文化

  在過去,人們研究一個城市,往往只以某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去定位,這樣的謀劃是有風險的,因為物質層面的東西可變性極大。孫成仁博士說,從城市營銷的角度看,只有文化纔能成為一個城市恆久的魅力。因此,他建議,在哈爾濱建10個到20個博物館,博物館不在於面積多大,3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都可以,重要的是特色和內容。

  孫成仁說,『文化經濟觀』是支橕哈爾濱——中國北方文化魅力之都的『支點』。在孫成仁看來,哈爾濱有其自身的歷史積淀而形成的文化特色和優勢資源,如建築藝術、音樂、傳統的國際性教育和冰雪等,都可以在專門的博物館中體現,從而打造出具有識別性的城市文化品牌。

  復興不是簡單修復

  『保護絕不是封存』,孫成仁認為,現在有很多關於城市保護的錯誤觀念,其中一種就是以保護的名義將建築封存隔離起來,這樣一來被保護的建築就失去了生命。

  為了更好地保護建築的原生態,哈爾濱道外區將保留105個傳統的院落。『城市要持續發展,而不可能靜止不動,因此,我們要在城市之上建造城市,新老共存,有機粘貼。』孫成仁博士還提出了城市復興的理念,他說,一個城市的復興決不是簡單的修復,而是激發人們對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建,從而激發城市的活力。城市不能被當作靜態的博物館,它永遠都是人們生活的地方。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