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電 近日,記者在綏芬河市看到,俄羅斯客商購物後,都將一張中俄文小卡片收藏好。據該市工商局的同志介紹,這是商家給顧客發放的信譽卡。上面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商標、單價、售貨日期、售貨員簽字都標得清清楚楚。俄羅斯人稱它為『放心卡』。
擁有百年『國境商都』美譽的綏芬河市是中俄邊境上對俄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但在中俄貿易初期,由於綏芬河市的市場經營秩序比較混亂,一些俄羅斯消費者購物後經常發現質量問題,因溝通難及沒有相關憑證而無法維權,導致中國商品出現信用危機,邊境貿易起起落落。從1996年起,綏芬河市把信用建設作為維護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率先在青雲市場實行信譽卡制度,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口岸貿易氛圍。2002年,綏芬河市又在服裝、鞋帽、皮革、家電、洗染行業推廣使用了中俄兩種文字的信譽卡,並實施了『一照一簽一卡』的配套制度。即每名對俄經營者都有營業執照、價格簽、信譽卡。同時建立俄羅斯消費者投訴站,專門受理俄羅斯消費者投訴。
中俄文信譽卡的廣泛使用,受到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和俄羅斯消費者的認可。在1995年以前,俄羅斯消費者投訴每年都有100多起,但從2002年以來,僅受理俄羅斯消費投訴102起,其中,2004年只有10起。去年以來,俄羅斯海關還把這種中俄文信譽卡作為俄羅斯旅游者攜帶旅游包裹出境的重要購物憑證,不能提供信譽卡者不許過關。今年,綏芬河人在俄羅斯建設經營的十幾個中國商品批發市場中,部分經營者也開始使用綏芬河市工商局監制的信譽卡。
小小信譽卡帶出的誠信效應,使中國商品的信譽越來越好,每天吸引3000多名俄羅斯客商出入綏芬河市。從2002年起,該市市場銷售額以每年11%的速度遞增。目前,該市商場營業面積由1997年的10萬平方米增加到45萬平方米,形成近百家對俄經營服裝、鞋帽、皮貨、建材、家電等規模化、專業化市場體系,年經營額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