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國綠色時報:綠色食品為大興安嶺增光添彩
2005-04-12 05:18:1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2日電 去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收山"。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林區職工群眾僅上山采集的山野果就有1.2萬噸。每噸原果現場收購價平均按4000元計算,不到兩個月就純掙了4800萬元。全區綠色食品銷售收入達3.9億元,比上年增長47.5%,是歷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

  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不斷加大綠色食品的開發力度,已經成為大興安嶺各級黨政領導及職工群眾的共識。

  綠色,是大興安嶺的本色。大興安嶺,自然是綠色食品中最著名的品牌。經過1年多整合運作的大興安嶺的"綠色航母"--北奇神綠色產業集團,率領子公司和成員企業堅持走聯合發展的道路,實行統一品牌,所有產品均使用"北奇神"商標和"大興安嶺"標識;統一包裝,相同產品的包裝相一致;統一質量標准,防止粗制濫造,摻雜使假;統一指導價格,防止集團內部在市場上壓價的惡意競爭;統一營銷網絡,集中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和集團整體優勢聯合開發國內外市場,成功地在沈陽、大連、威海、秦皇島等城市建立起北奇神綠色食品經銷連鎖店,部分產品打進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超市。

  品牌是形象,質量是生命。為確保進入市場的綠色食品安全、優質、保真,大興安嶺建立起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制度,對綠色食品的產前、產中、產後及銷售全程進行監控。北奇神集團利用3個月的時間,對所屬企業的6大類共29個產品的379個檢驗項目進行抽檢,對出現質量問題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確保品牌產品的質量。去年,地區綠色食品辦公室對全區12戶重點企業的60種產品進行了全面檢測,產品重點指標的合格率達96%。以天然偃松籽為原料研制開發的北奇神系列飲料,填補了國內植物蛋白飲料的空白。目前,一個集高精尖設備儀器於一體的大興安嶺綠色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正在籌建之中。

  純天然、無污染、高品位、高質量的綠色食品,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也贏得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同。去年,大興安嶺地區組織力量多次深入到有發展潛力的生產企業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分析,反復篩選,又確定了9種產品向國家申請綠標。經嚴格的檢驗,有機大豆、有機芸豆、黑木耳、壓縮木耳、猴頭蘑、榛蘑、藍莓果、紅豆果、剌玫果一次獲得國家有機(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截至目前,大興安嶺獲得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的產品達26個,其中AA級的5個,佔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產品總數的1/4。全區按綠色食品標准監控種植面積60.5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1/3,向建設黑龍江省乃至全國最大的有機食品基地的奮斗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為擴大綠色食品的產業規模,他們采取各種措施,鼓勵職工群眾投身食用真菌和山野菜、山野果的種植和采集工作。大興安嶺地區林科所組織科研人員采集優質的天然黑木耳和菇類實行分離選育,培育出優良的黑木耳菌、菇類菌種20餘種,並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去年,全區僅黑木耳就收獲了1300多噸,產值達7000萬元。針對林下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力度不夠的問題,去年春秋兩季,各單位組織職工群眾有序入山采集山野菜和山野果,每人每天的收入均在百元左右。來自廣東、上海、大連等地的收購商,開著汽車在公路旁開辦臨時收購點,等待采山歸來的人們現貨交易。塔河林業局盤古林場有的職工家庭僅靠采集山野果,去年秋天就收入了2萬多元。

  然而,山野菜、山野果的采集期均在春秋兩季的森林防火期內。過去為了防火,均采取強制措施,禁止任何人上山采集。去年他們在嚴格火源管理的前提下,采取單位組織集體入山或山林承包,自己采摘。呼中林業局針對施業區內有6.5萬公頃的野生偃松,每年秋季都有大批社會閑散勞力湧入山中進行掠奪式采集,去年他們制定了偃松資源管護經營實施方案,按溝系面向森林資源管護人員和職工群眾進行公開競價的承包經營。競標者與林業局簽訂《偃松資源管護經營承包合同》,按管護面積繳納承包費,一包3年。在122戶承包戶中,最多的承包面積為3000公頃,少的也有幾十公頃。林業局就此收取承包費250萬元,而職工群眾通過采集偃松籽則收入了1400萬元,不僅實現了資源管護與企業、職工增收的有機結合,而且實現了森林資源管護與林下資源的開發利用兩不誤。

  "這也綠,那也綠,大興安嶺最綠。"早年上海媒體對大興安嶺綠色食品的評價,如今不僅成為國內消費者的共識,而且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產自大興安嶺的綠色食品已經銷往美國、日本、瑞士、韓國、俄羅斯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