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東北振興:自主創新天地寬
2005-04-12 10:37:04 來源:人民網  作者:廖文根 呂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自主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國家能力的最重要指標。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遼寧幾家大型企業的實踐表明,只有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造知名品牌,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纔能真正提高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過去,高科技產業所用的機床90%是『洋品牌』,如今,『中國制造』已經成批量地打入這些領域———

  沈機:同臺競技無所懼

  說起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的變化,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偉明掩飾不住喜悅和自信。『過去,我們害怕與國外的產品同臺競技,因為差距太明顯;現在,我們再也不害怕了!』『沈機在科技創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近三年來,我們開發出的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國外當代水平的產品有110多種。』張偉明說,今天,沈機生產的數控機床已經佔到國內市場的20%,居全國第一。過去,汽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石油等傳統產業和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所用的機床90%是『洋品牌』,如今,『中國制造』已經成批量地打入這些領域。

  以前,為創造出機床生產的新紀錄,廠裡使盡『渾身解數』,工人們甚至把行李卷搬到車間,最後的結果是570臺。去年9月份,沈機實現了月產機床2600臺!『靠什麼?主要是靠管理創新。』張偉明說,『我們對整個裝備流程進行了改革,特別是推行了全球采購。管理上的創新帶來了企業大跨度的發展』。

  記者拿到一組數據:1999年,沈機有3萬人,銷售收入為6億元;2004年,沈機人數減為1.1萬人,銷售收入達40多億元!今年頭2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如今,在世界機床行業15強名單中,沈機榜上有名。

  『我們經常講要與世界接軌,首先與世界接軌的是科研投入』———沈鼓:

  『壟斷』背後有『真經』

  今年年初,廣東茂名石化上7萬噸乙烯改造項目,為爭得這塊『肥肉』,國外某著名公司開出了罕見的低價,本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最後奪標的是東北的一家企業———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而這在『沈鼓』已不是什麼『新聞』。據了解,同類產品中,『沈鼓』的產品國內市場率已經在85%以上,處於『壟斷』地位。在沈鼓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鄧常輝道出了『真經』:『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了。』

  『我們經常講要與世界接軌,在我們這裡,首先與世界接軌的是科研投入。』鄧常輝介紹,『沈鼓』每年的科研經費已經佔銷售收入的4.7%,而沈鼓去年產值是15億!『在「沈鼓」,研發並不光圍著產品轉,一般企業很少涉足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我們這裡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此外,我們和國外的大公司每年都有技術交流,通過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已經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200多項。現在,我們的技術與國外同類產品在同一個水平。』

  『信息化也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鄧常輝說,『過去我們設計一臺產品需要8個月的時間,如今,使用設計軟件,已經大大縮短到3—4個月。現在正在完善設計軟件,力爭要縮短到1個月,如果能實現,我們的生產制造能力將大大提高。』

  『凡是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其產品都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參與國內外的競爭』———

  鞍鋼:『傳統曲目』成歷史

  2004年,鞍鋼喜事連連:自主研制開發了替代進口的三峽右岸水輪機蝸殼鋼板;自主開發生產了國內最高鋼級的X80管線鋼;05級轎車面板已用於國內多個品牌轎車,並首次出口北美……

  一個設備陳舊、工藝落後的老企業不見了,今天,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主體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現代化鋼鐵企業。

  『我們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成功地走出了一條「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的老企業技術改造新路子,有效地提昇了鞍鋼的核心競爭力。』鞍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劉玠說。

  冷軋轎車面板被稱為『鋼中精品』,能否生產這一尖端產品是衡量鋼鐵企業現代化裝備水平、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由於技術含量高、生產難度大,國內市場需求存在很大缺口。鞍鋼瞄准這塊肥肉,刻苦攻關,相繼開發出多種系列轎車用面板,並投入批量生產,成為繼寶鋼之後國內又一家具備轎車面板批量生產能力的鋼鐵企業。『凡是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其產品都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參與國內外的競爭。』劉玠說。2002年,鞍鋼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實現出口和加工出口專用鋼材100%是最終產品,而且市場均衡分布在東南亞、北美和歐洲三大板塊市場,實現了從初級產品向精品材的轉換。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