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電 中俄黑龍江大橋籌建加快主橋總體設計修改工作。
建橋意義實現對俄經貿戰略昇級
黑河作為我省乃至全國對俄經貿往來的一個橋頭堡,曾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隨著中俄經貿交往的日益頻繁,中俄貿易2004年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黑龍江省進出口總值也達到了38.2億美元,為有著地緣和區位優勢的黑河,在新的歷史時期再創輝煌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中俄合建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公路大橋作為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重大項目,對改善黑河口岸的通關環境,落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現我省對俄經貿戰略昇級,完成全省對俄貿易2010年突破1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促進黑河市和全省的經濟發展,構築中俄旅貿大通道具有著巨大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發設想規劃黑龍江大橋橋頭區
隨著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的建設,必然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騰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構想,黑河市政府對黑龍江大橋橋頭城市規劃區進行了規劃,設置了口岸功能區、金融商務區、重工業區、輕工業區、倉儲保稅區和居住區,以滿足大橋建設帶來的經濟開發的需要,並在大橋主橋開工建設的同時,進行橋頭區域的建設。
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項目的建設將緩解中俄邊境運輸的緊張狀況,徹底改變黑河口岸季節性口岸的現狀,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兩地經貿往來、技術合作和文化交流,擴大我省出口和國際市場佔有率,從而推動全省對俄經貿的大發展。
大橋概況主橋全長1079.3米
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橋址位於黑河市以東7.5公裡長發屯至俄卡尼庫爾乾村之間;主橋設計全長1079.3米,設計寬度12.8米,雙車道;通航孔淨高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17米;上部為鋼箱連續梁,下部為重力式墩臺、鑽孔灌注樁基礎;設計工期48個月;中方引橋205米、引道6.2公裡(出口為G202)及口岸聯檢設施;俄方上卡尼庫爾乾斯基島高路堤1800米、卡尼庫爾乾汊流橋221米及口岸聯檢設施等。
下步重點將開展口岸的設計工作
1、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盡快向國務院報送《工可研報告》,爭取盡快得到國家的批復;
2、將繼續幫助俄方落實建橋資金;
3、計劃《工可研報告》和《口岸可研》批復後,開展口岸的設計工作;
4、計劃《工可研報告》批復後,上報工程和資金計劃,落實交通部補助資金,辦理銀行貸款,落實省補資金的來源渠道;
5、計劃6月底前完成引橋、引道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和批復工作,7月底前完成征地拆遷工作,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開始引道和施工封閉區的建設工作;
6、計劃8月底前完成主橋的總體設計修改和結構設計工作。
進展備忘
今年確定大橋的推進責任表
1988年7月,為改善黑河口岸的通關環境,滿足貨物運輸和人員往來的要求,前蘇聯阿穆爾州執委會首先向中方提出黑河黑龍江大橋項目的建設動議。
1989年至2003年,項目前期工作先後完成了中方的立項、中俄地方技術性會談、中俄兩國簽署《建橋協定》,兩國主管部門會談、俄總理批復建橋、中俄航聯委會談、俄聯邦杜馬通過《建橋協定》等重大工作,雙方取得了建橋所必需的大部分法律性文件,並且中俄雙方還完成了橋址方案確定、水下地形測量,工程地質鑽探、總體設計、水工模型試驗等大量前期技術工作。
2004年初以來,中方先後完成了《公路大橋工可研報告》四次修編及二次補充和《大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黑河長發屯公路口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7個行業報告的編制工作。
2004年6月29日,《工可研報告》分別通過了省交通廳、省發改委組織的評審後上報國家發改委後,並通過了中諮公司專家組的現場評估和交通部專家組的現場審查工作,先後完成了《大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審查、中國建設銀行貸款承諾、橋頭區的總體規劃批復等10項需由省及國家部門批復的工作。2004年9月2日,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工可研評估報告》報送國家發改委,2005年3月22日,交通部《工可研報告審查意見》報送國家發改委,確定『安排專項資金1.12億元人民幣,作為國家投入的資本金,用於主橋、引橋及接線建設』。
目前,俄方的建橋資金已得到初步落實;俄中央政府已組織邊防總局、外交部、運輸部、財政部及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等五個部門與阿穆爾州政府組成黑龍江公路大橋工作組,7月1日前拿出落實兩國《建橋協定》的具體意見。
2005年初,省裡專門組織有關部門召開了項目推進協調會,確定了黑河黑龍江公路大橋的推進責任表,明確了各項工作的完成時限和責任部門,更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