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該不該申報?『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引發激烈爭論
2005-04-18 05:08:1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章海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8日電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位於哈爾濱市的『731』罪證陳列館申報世界遺產的工作格外引人注目。前不久,由國家知名專家規劃設計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獲得了批准,這標志著『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工作邁出了重要一步。但『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也引發了激烈辯論,爭論的焦點是罪證該不該作為世界遺產去申報。

  『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始末

  『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的想法始於1996年。

  據哈爾濱市社科院『731』研究所所長金成民介紹,1979年,二戰三大遺跡之一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17年後,二戰另一重大遺跡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也成功申報世界遺產。這兩次申遺的成功對『731』罪證陳列館是個啟發。金成民所長介紹說,『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是二戰三大遺跡之一,那裡不光是殘害成千上萬人民的屠場,也是日本軍國主義企圖用細菌戰毀滅人類的見證。人家能很好的保護和申遺,我們也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

  2000年,哈爾濱市動遷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上的120戶居民和11家企業,並對核心遺址進行部分挖掘,一些證明731部隊當年犯下罪行的實物得以重見天日。這為『731』罪證申遺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據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介紹,申遺工作在2002年進入系統規劃階段。當年12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設計,此後又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據王鵬介紹,按專家設計規劃,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將改建成世界戰爭遺址公園,公園的面積是現在『731』罪證陳列館的三倍。

  去年9月,由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旅游局及文博專家組論證,通過了該規劃,目前規劃已經得到省發改委的批准。

  『731』罪證值得全人類反思

  參觀過『731』罪證陳列館的人都會留下終身的記憶。

  陳列館館長王鵬說,『731』的罪行不僅僅是殺人,它進行30多項實驗的目的是要用於戰爭。用於實驗的不光有中國人、朝鮮人,還有蒙古人、俄國人,一些從東南亞戰場上抓來的美國、歐洲戰俘也成了實驗品,實驗者是要研究不同的人種的不同的耐受程度,以便將來在戰場上有針對性地使用細菌武器。按照『731』部隊生產細菌武器的能力,如果開足馬力生產一年,足以毀滅人類。只是後來戰況突變,大規模的細菌戰沒有來得及實施。所以『731』罪行是反人類的,它不光是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類去關注和反思。

  王鵬館長介紹說,這些年很多國外的媒體來陳列館拍攝專題片,而這些來拍攝的人以前對『731』罪行知之甚少。一次王鵬告訴英國BBC電視臺記者,『731』犯下的罪行比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作所為還要嚴重,納粹雖然也曾對活人做解剖實驗,但數量和規模都遠不及『731』。被『731』用作實驗的人在實驗者看來不是人,而是『沒有生命』的木頭(日語稱做『馬路大』),這些『材料』要接受各種殘害性的實驗。例如冷凍實驗,要把人凍成能敲得響的『木棒』,然後再用不同溫度的水去解凍,有的被解凍後肌肉脫落,露出白花花的骨頭。再如脫水實驗,是要把活人烤乾,變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實驗人體裡含水的准確份量。BBC電視臺記者聽了也不禁為此暴行咋舌。

  陳列館的解說員介紹說,一位日本老人參觀『731』罪證陳列館時,對『731』部隊犯下滔天罪行氣憤至極,他看到展臺上『731』部隊惡魔石井四郎像後,一腳踢碎了玻璃,但能參觀和了解『731』罪行的外國人太少了。據陳列館統計,在建館20多年時間裡,館展和流動展出接待的人數有300餘萬人,其中外國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鵬館長說,陳列館申報世界遺產,就是要擴大知名度,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段歷史,更好的維護世界和平。

  罪證不是文化嗎?

  『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的信息披露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有贊成的聲音,但是也有反對的聲音,而且兩種觀點大有水火不相容的架勢。反對者認為,罪證不是文化,更不是文化遺產,罪證申遺『申錯了』。

  一位叫晏揚的作者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說,『731』遺址與文化挨不上邊,算不上『文化遺產』,『如果硬要說它是一種文化遺產,那也只是代表了一種弱肉強食的侵略文化,一種慘絕人性的血腥文化』。將這樣的『文化』申報世界遺產是一種錯位。

  新浪觀察上太史弓的文章認為,『731』罪證之所以不能申報世界遺產,是因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是『優秀的、進步的文化』,而非『糟粕的、落後的文化』。『731』遺址『自有其存在並加以保護的必要,但這與「文化遺產」是兩碼事。』因而不應該將『731』罪證去申報世界遺產。

  大學生肖雪慧就『731』罪證申遺寫成畢業論文《罪證,還是文化遺產?》,她認為『731』罪證申遺存在心態問題。肖雪慧在論文中說,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已有創造力的體現,是激發人們進行新的創造的知識和靈感的源泉。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是使已有代表性的成就免於被遺忘。而『罪證提供給人類的是犯罪真相,是警示』,『它的合適去處是罪證陳列館』,而不是申報世界遺產。

  罪證,也是遺產

  『731』研究所金成民所長認為,世界遺產不全是優秀進步的文化。反對者對『731』罪證申遺有一個誤區,認為『731』罪證申報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強調過『731』罪證的『文化』特征。

  金所長說,申報世界遺產內容第五項規定,『給人類造成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遺存』可以申報。這裡的『遺存』首先是『文物』的概念,『731』罪證這種特殊的『文物』雖有文化的內涵,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狹義定義,而是人類不應該忘卻的過去,它讓人類不斷反思,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正因為此,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受原子彈爆炸之害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都成功地申報了世界遺產。『731』罪證與奧斯維辛集中營一樣,都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

  新浪觀察的一篇署名文章認為,『731』罪證是一種歷史存在,人們不應該回避它。『一些人總認為「731」罪證是被奴役的象征,是家丑,有著五千年文明13億人口的大國不該向世界展示它,這是一種封閉的心態。』相反,『我們應該申報世界遺產,向全世界揭露真相,昭示和平。』

  黑龍江大學教育學博士李芳說,一個民族要發展,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傷口,認為『731』罪證不屑、不該申報世界遺產是一種狹隘的心態。『圓明園的斷壁殘垣是什麼?那就是侵略者的罪證。俄羅斯在別斯蘭事件的學校建紀念館,那是為了保留濫殺無辜者的罪證。』展示罪證,纔能在前行的路上獲得力量。

  不管人們對『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的爭論多麼激烈,它的申報腳步一天也沒有停止。王鵬館長介紹說,現在最緊迫的工作是『731』罪證陳列館要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今明兩年,要根據規劃對陳列館重新布展,創造條件發掘『731』核心遺址四方樓的地下罪證。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