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今春五十萬只候鳥歇腳興凱湖
2005-04-18 09:53: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鳳昆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8日電 今春,興凱湖成為候鳥雲集的『大都市』,天上飛的,冰面停的,水裡游的,到處都是水鳥,到處都有鳥鳴,景象非常壯觀。在這個狹小的『驛站』,最高峰時遷徙量達50多萬只。

  據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的黃俊洋介紹,由於興凱湖位於兩大山系之間,南北則為廣闊的平原。春季常吹『海陸風』,巨大水體的冷島效應使地面和高空產生上下對流,利於候鳥昇降。更有意思的是,這股強勁而穩定的氣流正好與候鳥的遷飛方向一致。興凱湖水域遼闊,原始濕地集中連片,尤其是興凱湖東北的湖口,水流湍急,有四五平方公裡的水面隆冬不封凍。候鳥經過長途遷飛,體力消耗很大,湖口明水面的野生植物、浮游生物、魚類等給候鳥提供了良好的停歇環境和豐富的食源。因此,興凱湖湖口成為三江平原候鳥遷徙最大的地面站,並且被國際組織認定為亞太地區東部候鳥遷飛線路中極為重要的停歇點位。

  在這些候鳥中,『客座大戶』要首推雁鴨類,今年春季,湖口水面就有雁鴨類大量降臨。據興凱湖的鳥類觀測人員統計,在3月30日,湖口水面鴨類停留量達到12種5萬餘只,為保護區鳥類遷徙記錄之最。而今年春季,途經這裡並停留的丹頂鶴達到224只,佔全世界遷徙量的10.5%。白枕鶴的遷徙量為641只,佔全世界遷徙量的16%。

  興凱湖作為國際重要濕地,不但是候鳥遷徙的咽喉要道,更是多種大型珍稀鳥類的棲息繁殖地。在中俄興凱湖濕地流域,丹頂鶴棲息繁殖種群為180只左右,其中中方有70多只,東方白鸛棲息繁殖種群40只左右,中方有16只左右。在這個候鳥的大家庭裡,還常有新成員加入,今年,觀測人員就相繼發現了6種鳥類新記錄。截止到目前,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雁鴨類、鶴類、鷗類、鷺類等水鳥重要遷徙地和棲息繁殖地,記錄到鳥類已經有227種。其中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金雕、虎頭海雕、白肩雕、中華秋沙鴨、白鶴等8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枕鶴、灰鶴、大小天鵝、中白鷺、鴛鴦等41種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14種鳥類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合國際瀕危動物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名錄。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