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20日電 不能讓落後的生產模式把五常大米資源與品牌的優勢『消耗』掉———抱此初衷,黑龍江葵花藥業日前投資3000萬元打造米業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化跨行業整合大米資源,力促五常大米告別散兵游勇式的舊有生產模式。
五常是全國著名的大米產區,五常大米被評為中國名牌並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產地證明商標和國家技術質量檢驗檢疫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成為全國唯一通過『雙認證』的大米品種。2004年,五常大米產量達到5.7億公斤,每公斤平均售價比周邊縣(市)高出15%。但米業企業規模小、效益低的現實卻在制約著五常大米的發展。在前不久召開的五常市獎勵納稅大戶表彰會上,全市400多家制米企業竟然沒有一家達到納稅50萬元的獎勵標准。散兵游勇式的落後生產模式讓五常大米這個『中國名牌』盡現尷尬。
要讓五常大米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就必須整合資源推進產業化發展。基於多年商海搏擊的成功實踐,黑龍江葵花藥業總經理關彥斌決定投資3000萬元建立葵花精制米業有限公司,構建『龍頭加基地』的產業化生產模式。葵花米業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投資100萬元建立水稻研究所,聘請長期從事水稻科技推廣的五常市農技推廣站站長肖清玉擔任所長,並將25萬元劃為肖清玉的個人股本。肖清玉則要確保葵花米業獲得優質水稻品種、合作農戶獲得實用高效的生產技術,構建葵花米業種子、種植、科研、加工及銷售的一體化模式。
目前,葵花米業已建起5000畝優質水稻基地並與農民簽訂種植訂單。按設計,2005年葵花米業生產精制米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實現利稅1600萬元,其中稅金520萬元。3年內,這4項指標將達到15萬噸、7.5億元、6000萬元和19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