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電 提到青岡,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貧困——1990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2002年初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03年又被確定為全省『十弱縣』之一。面對貧困局面,2003年以來,青岡縣廣大乾部群眾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不等不靠,掀起了擺脫貧弱奔小康的新一輪加快發展熱潮。去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綏化市10個縣(市)區考核中,以前要倒數的青岡躍居第四位。
圍繞產業上項目
青岡縣委提出工業化牽動、產業化開發、民營化推進、市場化經營、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戰略,全力推進玉米、畜牧、特色綠色和林業四大主導產業發展。2004年,玉米、畜牧、特色綠色和林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加工產值分別實現6.1億元、4200萬元、1.2億元和5000萬元。
在其強力拉動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25億元,財政收入4789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48元,同比分別增長24.8%、9.2%、8%和68.7%。
青岡年種植玉米面積130萬畝,可產玉米7億公斤,擁有天然草原70萬畝,有林地面積62萬畝。過去,這些資源只是以『原字號』進入市場,青岡人捧著金碗要飯吃。
青岡各級乾部一致認識到:圍繞資源上加工,圍繞產業上項目,是擺脫貧弱的根本出路。
他們本著對客商有吸引、對市場有銜接、對發展有保障的原則,圍繞主導產業,全力引進和建設牽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資源加工型項目。目前,玉米、萬壽菊、肉羊、肉牛、生豬、乳業和林業等項目均已形成了產業化發展鏈條。其中以建設亞洲新興玉米工業城為目標,以50萬噸玉米綜合加工為代表的玉米產業化建設項目8個,畜牧產業化建設項目6個,特色綠色產業化建設項目3個,林業產業化建設項目2個,完成投資達2.1億元。2004年,共實施工業加工、農業開發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四大類共65個項目,總投資達11億元。
以服務『三農』為重點,全面促增收
『兩免三補』政策出臺後,鄉村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逐漸弱化,為『三農』服務成為新的工作重點。在新形勢下,怎麼實現民增收入、村增積累、鄉增財源,是青岡在擺脫貧弱進程中重點探索的課題。他們突出抓了四項重點工作:
加強項目開發型乾部隊伍建設。去年,全縣各級乾部共聯系、洽談各類項目84個,領辦創辦加工企業12個,全縣湧現出項目開發型乾部典型104個。
發展經濟合作組織。目前,已建成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28個,其中專業合作社49個,各類專業協會26個,村級服務社53個。禎祥鎮科技合作社就通過試驗示范為農民提供優質種肥、防疫藥品、苗木、興辦科技園區、開展科技培訓等方式,為全鎮農民節省生產資金近122萬元,實現鎮財政、農民和合作社三方收益。
強化示范引帶作用。全縣497名鄉村乾部創辦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色種養加產業示范服務基地和園區39個,發展各業項目152個,直接或間接引帶農戶近3萬戶,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群眾增收。
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堅持內轉外輸並重,鼓勵農民走出家門,跳出農門,開拓農民增收的外部空間。僅2004年,全縣就轉移勞動力7.4萬人,創收近2億元。
靠營造政策引力和服務引力彌補先天不足
青岡,一個既無區位優勢,又無礦產資源,甚至連鐵路都沒有的內陸農業縣份,卻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實現了引進合同資金12.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1億元的目標。做法值得思考。
『沒有優勢就創造優勢,沒有資源引力我們就營造政策引力、服務引力』。青岡縣委書記徐承運在全縣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大會上說。
到青岡任縣委書記的第四天,徐承運帶領縣四大班子領導先後兩次奔赴山東諸城外貿公司總部,就玉米開發進行洽談。諸城外貿集團老總表示,就衝青岡這種求發展的恆心、引項目的誠心、強服務的真心,我們一定加大深入開發力度和投資規模,全力支持青岡發展。
兩年來,為營造寬松、優良的發展環境,青岡縣不遺餘力。《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幾經修訂,更趨寬松;『一站式』辦公大廳,最大限度減少了審批環節;成立大項目推進辦公室,為引資項目提供一切服務;抓住平安青岡、法治青岡、信用青岡三個建設重點,一個安居樂業、競爭有序、全力發展的和諧青岡已初見端倪。
今年,他們把人人是環境、處處為發展、事事講服務作為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重心,確定了引進合同項目50個,合同資金6億元,到位資金3億元的引資目標。
科技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更是貧弱縣份加快發展的希望所在。
青岡縣堅持把『科技興縣』戰略作為發展四大主導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加快脫貧解困進程的重大舉措來抓,增強了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到2004年底,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份額達到53%。
這個縣充分利用與省農科院、東北農大、哈工大等院校建立的合作共建關系,堅持『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組織開展科技培訓。去年,選派60多名優秀領導乾部到哈工大接受了為期半個月的先進適用技術培訓。請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舉辦了玉米、萬壽菊標准化栽培,奶牛、肉羊規范化飼養等專題技術講座76次,共培訓乾部群眾10萬多人次。並成功主辦和承辦了青岡縣農業科技成果展示推廣大集和黑龍江省青岡農業科技大集。
在省農委、省農科院等部門的指導下,共建立了100萬畝高淀粉玉米、20萬畝高油高蛋白大豆、10萬畝有機葵花、6萬畝萬壽菊、10萬頭肉牛、30萬只肉羊等十大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其中高淀粉玉米、『兩高』大豆兩個基地實現了畝增百斤糧,拉動全縣糧食總產達到5.28億公斤,創歷史新高。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