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遺產還是遺毒?日軍731部隊罪證『申遺』之爭
2005-04-21 14:31: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建威 徐宜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4月21日電 題:遺產還是遺毒?日軍731部隊罪證『申遺』之爭

  4月中旬,由國內知名專家規劃設計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由哈爾濱市發改委報送黑龍江省發改委批復,《規劃》如獲批准將標志著『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工作邁出重要一步。罪證,到底算不算文化遺產,『731遺址』是遺產,還是遺毒?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位於哈爾濱市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再次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731』罪證『申遺』始末

  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的辦公室桌上,擺放著哈爾濱市平房區人民政府2002年頒發的6號文件,文件上清晰地印著『加強對「731」遺址的宣傳,繼續做好申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申報世界遺產准備工作』等字樣,『正是這個文件第一次正式將「731」罪證「申遺」列入政府規劃』,王鵬說。

  據了解,早在2000年,哈爾濱市動遷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上的120戶居民和11家企業,並對核心遺址進行部分挖掘,一些證明731部隊當年犯下罪行的實物得以重見天日,從客觀上為『731』罪證『申遺』打下了基礎。

  王鵬介紹,2002年5月,『731』罪證陳列館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為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設計,當年12月《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出稿,「申遺」藍圖就此展開,2004年上半年專家又對《規劃》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按專家設計規劃,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將改建成世界戰爭遺址公園,公園的面積是現在『731』罪證陳列館的三倍,《規劃》實施總預算達到5億多元,歷時10年。2004年10月,由黑龍江省省文化廳、旅游局、規劃局等單位及文博專家組論證,通過了該規劃。今年4月中旬,《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由哈爾濱市發改委報送黑龍江省發改委批復,預計5月份可得到批復結果。王鵬說,這次規劃將依據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和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區的歷史軍事價值與遺址挖掘保護現狀,把『731遺址』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外聞名的文化旅游景觀,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為目標,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規劃基礎。

  據哈爾濱市社科院七三一研究所所長金成民介紹,1979年,二戰三大遺跡之一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申報世界遺產成功。17年後,二戰另一重大遺跡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也成功申報世界遺產。『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是二戰三大遺跡之一,那裡不光是殘害成千上萬人民的屠場,也是日本軍國主義企圖用細菌戰毀滅人類的見證,我們應該把「申遺」這項工作做好。』

  『731遺址』--不能被遺忘的罪證

  滅絕人性,慘無人道……,參觀過『731』罪證陳列館,人們無須想象,沈痛的記憶就足以讓他們感受到戰爭的震懾。比殺人更殘忍的是活體試驗。『731』的滔天罪行在此袒露無餘,王鵬介紹說。作為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處細菌戰研究試驗基地,『731遺址』曾利用健康人體進行鼠疫、傷寒、赤痢、霍亂、炭疽、結核、梅毒等生物菌以及瓦斯、芥子氣等毒氣的研究試驗。自建立『731部隊』至1945年日本投降,有數千名我抗日愛國軍民以及蘇聯、蒙古、朝鮮等國家的反法西斯志士被殘害在這裡,一些從東南亞戰場上抓來的美國、歐洲戰俘也成了實驗品,在細菌戰中死傷的多達20餘萬人。王鵬介紹,按照『731』部隊生產細菌武器的能力,如果開足馬力生產一年,足以毀滅人類。只是後來戰況突變,大規模的細菌戰沒有來得及實施。『731』的罪行是反人類的,『731遺址』是不能被遺忘的罪證,它不僅是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值得全人類去關注和反思。

  『731』犯下的罪行比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作所為還要嚴重。納粹雖然也曾對活人做過解剖實驗,但數量和規模都遠不及『731』,王鵬說。日本侵略者不把被試驗者當人,而是將他們看作『沒有生命』的木頭。這些『材料』要接受各種殘害性的實驗,例如把人冷凍成能敲得響的『木棒』,然後再用不同溫度的水去解凍。有的人被解凍後肌肉脫落,露出白花花的骨頭。再如脫水實驗,是要把活人烤乾,變成一具『木乃伊』,以此實驗人體裡含水的准確份量。

  據罪證陳列館統計,在建館20多年時間裡,館展和流動展出接待的人數有300餘萬人,其中外國人不到十分之一。王鵬說,『731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就是要擴大知名度,讓世界人民牢記日本法西斯對人類犯下的滔天罪行,從而更自覺地維護世界和平。

  遺產,還是遺毒?

  『731』罪證申報世界遺產的消息一經披露,支持者眾多,反對者也不乏其人,兩種不同聲音攪出的輿論漩渦將『731』罪證『申遺』上昇為一種文化討論:罪證究竟算不算文化,『731遺址』是遺產,還是遺毒?

  有文章評論說,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所作所為,慘無人道、野蠻至極,他們反人道、反人類,玷污了人類文明。『731遺址』根本不是什麼文化遺產,而是一種反文化『遺毒』,將其申報為世界遺產顯然不倫不類。

  一名新浪網友認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目的,在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731遺址對照『文化遺產』的兩大要素,對照『文化遺產』之『文化』的准確定義即『優秀』與『進步』,毫無『文化』可言,毫無『文化遺產』的價值。『731遺址』自有其存在並加以保護的必要,可以見證歷史,可以昭示後人,但這些價值與『文化遺產』是兩碼事。『文化遺產』是一種歷史存在,是一種歷史定格,而非『歷史』在後世的派生和衍生。一篇題為《罪證,還是文化遺產?》的論文觀點闡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是為了使已有的具代表性的成就免於被遺忘,是為了使全人類得以普遍分享。而罪證提供給人類的是犯罪真相,是警示,是人類要力避重演的,『731遺址』作為侵華日軍反人類罪行的證據,它的合適去處是『罪證陳列館』。『罪證陳列館』與『世界文化遺產』可以共存,但它是作為後者的對立面而存在。

  罪證,也是遺產

  哈爾濱市民聶先生認為,『731遺址』『申遺』是件好事,『罪證』,也是遺產,罪證『申遺』是為了讓世界人民共同銘記這段歷史,把日本軍國主義當年所犯罪行作為反面教材警醒世人珍惜和平。金成民介紹,申報世界遺產內容第五項規定,『給人類造成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遺存』可以申報。這裡的『遺存』首先是『文物』的概念,『731』罪證這種特殊的『文物』雖有文化的內涵,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定義,而是人類不應該忘卻的過去,它讓人類不斷反思,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金成民說,日本的原子彈爆炸遺址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的產物,也是美國使用核武器給人類造成災難的證據,在申報當時,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很大爭議,包括一些日本鄰國都有著極大的反對呼聲,但最終成功,並使廣島市以世界和平之都的身份活躍在當今的世界舞臺。

  有網友撰文稱,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其遺毒至今仍在傷害別國,由於宣傳和揭露不夠,中華民族遭受日本軍國主義殘害的歷史真相遠沒有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為世人所知,如果能夠借助『申遺』使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為世人所共知,從而共同警惕和抵制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陰風還魂,何嘗不是一件好事?王鵬認為,『731遺址』『申遺』最大意義在於它可以提高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讓世界各國人民都能了解到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所承受的巨大苦難。金成民介紹,『731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在日本、韓國等國家眾多的民間團體中已經達成共識,在日本數年前就組成了『七三一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全國國民聯絡會』等民間組織。『731遺址』在尚未進入世界遺產之前就引發了國人對此的激烈爭論,這是一件好事,這恰恰證明人們對七三一遺址的關注。

  新聞背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

  一九三一年,日本軍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以後,日本陸軍省和日軍參謀本部根據日本天皇攝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國東北組織了石井細菌研究所。原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區域內經常發現地下不明構築物。他們糾集一批日本細菌學者秘密進行細菌武器研究。曾任日本關東軍醫務局局長的|冢龍二,就是細菌武器的鼓吹者,他竭力支持和推薦石井四郎以侵略戰爭為目的而加緊研究細菌武器。

  在石井細菌研究所成立的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先後在中國華中、華北、華南和東北建立了幾個細菌研究部門和為細菌研究服務的機關。

  一九三六年,日本陸軍省和日參謀本部又根據日本天皇攝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兩個細菌部隊:一個是在長春以南五公裡的孟家屯附近的華人村九十三號軍事基地--『關東軍獸類傳染病實驗局』(也稱『關東軍獸醫防疫研究所』,匿名『一零零號部隊』),另一個是在哈爾濱以南二十公裡的平房建立的十七號軍事基地--『關東防疫給水部』(或稱『關東軍用水供應及疾病預防局』,也稱『東鄉部隊』)。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以後,原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區域內經常發現地下不明構築物,改名『關東軍第七三一部隊』。一九四五年五月,在蘇聯反擊德國法西斯的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形勢下,日本帝國主義作垂死掙紮,又把七三一部隊改稱『關東軍第二五二零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