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電 日前,記者在大慶市讓胡路區采訪時記下這樣一組數字:宏偉村農民王忠種植蔬菜年實現畝純收入3萬元;農民萬光明種植花卉年實現畝純收入5萬元;農民金緒木養殖美國青蛙年實現畝純收入5萬元;三勝村農民李春光種植蔬菜,秋冬兩茬次實現畝純收入1萬元……該區棚室經濟的規模化發展,使農民的致富路越走越亮堂。
三勝村技術員李季生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大田種植苞米,在不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年畝效益2000餘元,棚室種植蔬菜可年實現畝效益3萬元,相當於135畝苞米地的效益;露地種植番茄畝效益1500元左右,棚室種植番茄,僅秋冬兩茬次就可實現畝效益近萬元,相當露地效益近70倍。
為支持農民致富,鼓勵農民建設棚室,讓胡路區協調農業銀行和信用社為棚室建設戶提供信貸支持,棚室建設戶可采取抵押、職工擔保、十戶聯保等形式申請貸款。到目前為止,全區棚室建設戶累計貸款450萬元。這個區還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提出凡屬本地農民按標准建成一棟溫室,區政府給予資金獎勵1萬元。目前已累計投入獎勵資金1270萬元。同時,這個區還累計投資360萬元解決棚室園區的公共設施等實際問題,對開發建設的規模園區給予無償配套,使每個園區均達到水、電、路、迅『四通』,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他們還在各棚室園區內配備技術員,手把手、面對面地傳授種植戶栽培技術,並先後引進以色列番茄、韓國旱黃瓜等40餘個蔬菜品種;引進溫室新型覆蓋材料應用、自動化環境監控等4項新技術;推廣平衡施肥、節水灌溉、無公害產品生產等設施農業新技術20餘項。目前新技術、新品種普及率達80%%,注冊了『喇綠』牌商標,有四個蔬菜品種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棚室直接增收近1000萬元。
今年這個區又規劃了5個棚室園區,建設棚室600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