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時評:治理翻漿路需要打『制度補丁』
2005-04-26 13:42:5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電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題為:治理翻漿路需要打『制度補丁』的時評,全文如下:

  翻漿路,已成為每年開春市民頭疼的一件事兒,媒體對此沒少曝光。在報道《當年『抽條』30萬,過後百萬修補丁》一文中就披露,哈爾濱市的『翻漿大王』安發橋之所以連年翻漿,是因為引橋路面少敷了一層三灰碎石,主橋面基礎有些地方厚度不夠。

  原來,建設過程中的『抽條』纔是安發橋年年翻漿、年年維修癥結所在。據報道,這次『抽條』一共節省了30萬元,而十年間,有關部門大修小補已經花費了數百萬,今年政府還要投入600萬再次大修……

  一次『抽條』,遺患無窮。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會出現『抽條』現象?這個過失該由誰來擔?

  搞市政建設,必須要本著為人民負責的精神,嚴格按技術操作規程施工,不容許有半點折扣,這是毫無疑問的。首先需要精細設計,其次施工要一絲不苟,工程驗收部門更應該嚴把最後一道關,保證交給群眾一個優質的放心工程。如果真都能做到了這一點,哪還會有那麼多的翻漿路、鬧心橋?而當初『抽條』現象沒有被發現,工程最後順利得以通過驗收,一定程度上說明,市政建設監管工作沒有真正盡到責任,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據了解,今年哈市城管部門計劃對市區內42條主乾道進行重點維修,預計到5月中旬纔能全部完工。可見涉及范圍之廣,道路破損程度之重。

  從這個意義來說,哈爾濱市區的許多路面連年翻漿,表面上是由於一些建築單位質量意識不夠強、不講誠信所致,深層的『病根兒』卻與有關建設監管部門的嚴重失職密不可分。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這些年,哈爾濱關於劣質路橋的報道很多,可是有哪家施工單位因此受到懲治?而正是由於監管的不力,不法者纔會來鑽空子,佔國家便宜,損百姓的利益。安發橋的『抽條』現象,也許就是哈市絕大多數翻漿路成因的一個標本。

  近年來,許多城市管理者喜歡用『經營城市』一詞來比喻市政建設,既然是經營,就該好好算算投入與產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追求立竿見影的政績。當年『抽條』省下30萬元,之後卻要花費數百萬上千萬來維修,相信這樣賠本的買賣個人是絕對不會做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那通過『抽條』省下來的30萬,沒有省給政府財政,而是省到了不知哪個人的腰包裡。那麼,在一條條翻漿路的背後,是否也隱藏著一些見不得陽光的東西呢?

  目前,哈市城管部門正在展開一年一度的修路大行動,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為那些瘡痍滿目的街道『打補丁』,盡快把壞路補好固然重要,但若要安發橋現象不再發生,市民不再受翻漿路困擾,還必須要追本溯源,對市政工程質量監管體系不斷完善,重點是從已經發生的一些工程質量事故中認真汲取教訓,發現漏洞,通過強化思想教育,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感和事業心,認認真真地給制度體系『打補丁』,使之不斷完善,發揮出應有作用。同時,進一步落實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對玩忽職守或以權謀私的執法工作人員實行問責制度,發現問題嚴懲不貸。

  古人雲:蘺牢犬不入。年年上演的翻漿路現象讓市民們對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執政理念產生疑問。只有痛定思痛,及時整改,建立起完備的監督制約機制,讓不法建築商無機可乘,劣質工程纔會無處遁形。不然,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修修補補永遠沒個盡頭,也很難最終贏得廣大群眾滿意。

  面對那泥濘的翻漿路,有關部門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