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 馬永順是一位堅持把命運與大山緊緊連在一起的聞名遐邇的植樹模范。河北省寶坻縣人,中共黨員。1941年進南岔林業局做勞工。1948年,九死一生的馬永順來到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由舊日的『臭苦力』成為新中國的主人、第一代林業工人。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馬永順以一把斧子、一把鋸輪戰林海,每年一個人完成6個人的采伐量,創造了手工伐木年產量1200立方米的全國最高紀錄。在支援遼沈戰役中,日產木材22.5平方米。在經濟恢復時期和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他先後創造了『流水作業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等先進經驗,一個半月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在全省林區推廣以後,使勞動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他創建的馬永順工組一直是黑龍江省林業戰線的一面紅旗,高產安全伐木35年。
1951年,馬永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多次被評為省特等勞動模范、東北林業總局一等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1954年,他的工組提前15個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節約木材、工具、工時核價8.7萬元。1959年在全國群英會上,周總理緊緊握住馬永順的手,親切地說:『你們林業工人,不但要多生產木材,支援國家建設,還要多栽樹,搞好綠化,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打那以後,馬永順就想著要把自己伐的36500棵樹木補上,然而,一個人要義務栽這麼多樹,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1982年退休時,還差8000棵樹沒栽。1991年,馬永順已78歲高齡了,還差近千棵樹。子女們怕他累著,表示全家人上山,幫他在一年內把這筆『賬』還完。當年,馬永順率領全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營造義務林,共栽落葉松樹苗1200多株,終於幫助馬永順完成了心願。
馬永順的夙願實現了,但他依然造林不止,截至1997年5月,他同家人又栽下落葉松4000多株。1994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得知馬永順的事跡後說:『馬永順很了不起,請代我向他問候!』1998年夏,朱鎔基總理親切接見了馬永順,並高度評價他:『你這一輩子乾了兩件好事:當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你是砍樹勞模;當國家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你是栽樹英雄,我們都要向你學習。』1999年,86歲高齡的馬永順又贏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稱號。
2000年2月10日,馬永順因心髒病突發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