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福新村三建校捨集資款惹來紛爭
2005-04-28 13:20: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桓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8日電 甘南縣甘南鎮福新村村民韓玉海反映,1996年為解決村裡適齡兒童入學問題,村民們集資、村委會出資、國家投資建設了福新村小學校。然而,2001年村委會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教室低價出售,而村民集資款至今未返還。後來,該村又陸續建了兩處小學校捨。

  一處校捨轉賣一處校捨閑置

  據村民介紹,1996年建成的福新村小學校共24間教室,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目前,其中的11間教室成了養豬場、12間教室成了米業加工廠。

  據11間教室的房主方俊合說,這11間教室是2002年秋天從一個姓沈的人手中花5.8萬買下的,包括房前2500平方米操場、房後4500平方米操場。目前房屋的產權證都已經辦理完畢,他一家三口人都住在這裡,養80頭豬。另外12間教室的位置上建了米業加工廠,目前已停產。

  記者來到福新村第二所小學校,該校有六間教室,建築面積144平方米。門窗玻璃已有數塊被打碎,看得出來教室閑置很久了。

  福新村的第三所小學距離第二所小學校較遠,是2004年秋建的。據該校負責人介紹,福新村小學校有三名教師,現有學生33名、幼兒班13名。學校的廁所在教室對面操場上,十分簡陋。學校沒有通電,手壓水井不好使。老師說,自己每天從家裡帶水來給學生喝。

  三處校捨的由來

  記者了解到,福新村的第一所小學校是1996年春天建設的,村民按人口和土地面積共集資9.5萬元,其餘的資金由村委會出資、國家投資,建設資金共計32萬元。2001年福勝村和福新村並村後,因學生太少,留11間仍做教室外,村委會未經村民同意,把另外的12間教室以4萬元的價格出賣了。後來這12間教室租給了米業加工廠。

  據了解,當時由於米業加工廠機器噪音影響學生上課,鎮政府責令村委會把加工廠搬出,但村委會以搬運機器費用大、難度大為由,決定加工廠不搬、搬走學校———在本村另建一座學校,用11間教室兌換6間鐵瓦房,並承諾誰建設新校捨舊校捨歸誰。甘南縣某工程隊承包人沈懷存承攬此項工程。2002年8月,福新村小學校遷進了6間鐵瓦房。按合同,沈懷存成為11間教室的主人,後來沈懷存將教室以5.8萬元賣給了下崗職工方俊合辦養豬場。

  2004年福新村、福勝村兩村合並後,甘南鎮中心校要在村中心點建小學校。這樣,在福新村三屯重建了福新村小學校。建校費用由甘南鎮中心校承擔。

  建校集資款之爭

  福新村小學的校捨越來越小,條件也越來越差,村民們對此十分不滿。同時,村民認為既然建校捨的部分資金是由村民集資的,那麼轉賣12間教室的4萬元錢理應按比例還給村民。

  福新村村長高鳳發承認賣校捨4萬元現金沒有返給村民,而是償還村集體的債務了。

  甘南縣甘南鎮副鎮長楊清海說,因學校出售等問題,鎮政府對福新村支書姚德軍已停止了工作,聽候有關部門調查。

  楊清海說,未經村民同意,村委會就把賣校捨的錢償還村集體債務,這顯然是錯誤的。但由於集資款涉及的農戶較多,鎮裡還需進一步調查。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