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生態型污水處理引進北方 建設濕地公園解決嫩江水污染問題
2005-04-28 14:08:4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譚立順 張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8日電 4月初,松遼委有關人士請來一位法國專家到嫩江縣進行了考察,法國專家認為,按照嫩江縣現有的污水情況,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投入將在7000萬元左右。

  7000萬,對於年財政收入只有9000萬元的嫩江縣來說,這筆錢絕對是拿不出來的。但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嫩江水被污染,怎麼辦?

  16日,記者團在嫩江縣環保局白忠文副局長的陪同下踏查了嫩江的4個節點。白忠文局長介紹,治污工作充滿了矛盾,污水需要治理,但治理需要投入,投入的資金又很有限。怎樣纔能低投入、有效果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成了一直困擾他的難題。

  在西泡子氧化塘,白忠文局長說,這是一個用來淨化污水作用的氧化塘,但是卻沒有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面積小,又沒有水生植物,氧化塘基本上是形同虛設。

  馬教授說,如果建設污水處理廠,不僅先期投入高,而且還要支付維護費用和日常支出。而生態淨化的建設只是一次性投入,而且可以長時間不用維護。只要是濕地內的水生植物不被人為破壞,濕地能夠盡量恢復它原有的面貌,濕地就會起到污水處理廠的作用。

  在白局長的諮詢下,馬教授就嫩江縣城西的這片濕地該如何形成氧化塘,以達到淨化污水的作用,細細分析了該如何操作。結合城區建設,馬教授建議,可以將這個生態污水處理廠建設濕地公園,形成景觀濕地,既能達到淨化污水的作用,還能促進城建工作。這時,記者譚立順開玩笑說,如果這個濕地公園能夠建成的話,可以命名為白馬濕地公園,以表彰白忠文和馬永勝兩個人的貢獻,兩人哈哈一笑。

  濕地作為一類特殊生態環境的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的締約之時。濕地公園的概念類似於小型保護區,但又不同於自然保護區和一般意義公園的概念。

  根據國內外目前濕地保護和管理的趨勢,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生態旅游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都可以稱之為濕地公園。目前,深圳和北京都有比較成功的濕地公園,沈陽也在建設濕地公園,都是利用典型的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景觀和該地在流域或河口區的重要地位,劃建了不同的濕地公園,以謀求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同景觀資源的平衡點。

  馬教授表示,對於目前正在籌劃的哈爾濱市何家溝的綜合治理就是要采用這樣的方式,但目前的設計正在進行招標。而像嫩江縣、訥河市這樣的上游地帶更應該建設濕地公園,這樣對下游的水質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