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日電 4個月前,哈爾濱首現復婚公司。
不大的門面,掛著復婚公司的牌子,室內空間也很狹窄,擺著幾張辦公桌,幾個女士在忙碌著。4月27日下午,記者在道裡區安國街上找到了這家復婚公司。據介紹,這是哈市首家從事復婚業務的公司。
公司負責人孫女士停下手中的工作,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據孫女士介紹,這家公司是斯大林街道辦事處經委開辦的,同時從事婚介、房屋中介等業務。孫女士說,復婚公司自2004年12月開辦到現在,目前前來諮詢的人流不斷。
孫女士多年在街道工作,她說,當初開辦復婚公司,主要有兩點考慮。一點是基於社會趨勢。離婚免除介紹信之後,出現了一個離婚小高潮,很多人的離婚不能不說是草率,如今尋求回歸。再者經過《中國式離婚》的醍醐灌頂,人們似乎醒悟到了婚姻的內涵,也促進了復婚潮。這個復婚潮需要一個中介做推手,讓更多的人們在失去的婚姻中尋找失落的情感。
第二點是基於日常生活的接觸。從事街道工作,經常接觸調解、說合這些瑣事。孫女士說,一些離婚的人,離婚時可能很衝動,但是靜下心來,有的又覺得很後悔。看在孩子的牽掛和多年夫妻情分上,想要復合,但是當初離婚時過於決絕,現在不好意思低頭,希望有人從中幫助撮合。也正是看到了復婚這個社會問題帶來的巨大市場,她們纔成立了哈爾濱第一個從事復婚工作的公司。
按照最初的設想,復婚公司大致有如下業務。首先接待當事人,傾聽當事人的訴說。如果感覺到當事人的雙方都有復合的意向,復婚公司找當事人的另一半接洽,可以代為送花道歉,傳達情誼。如果這一切順利,就是兩個人坐下來商量復婚的具體操作過程了。復婚畢竟是兩個人的事,如果另一方鐵心離婚,不想重吃回頭草,復婚公司也只能是愛莫能助。
諮詢者眾,當事人觀望者多
雖然復婚公司的業務還沒有熱到推不開門,但是孫女士依然看到了復婚業務潛在的巨大市場。楊女士說,復婚公司掛牌以來,每個月都有諮詢復婚業務的電話,也有登門詢問者,可以看出,對於這個新事物,很多人還在觀望。
第一個登門諮詢復婚業務的是一個私營業者,此人姓李,經營塑鋼窗。據李先生自己講,這幾年忙於跑業務,忽略了夫妻之間的交流,兩個人的猜忌越來越深。自己覺得,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家庭的事,也懶得解釋。最後積小吵為大鬧,兩個人在兩年前離婚。兩年中,他也和別的女人相處過,但是心裡還是放不下老婆和5歲的女兒。去年,他得了一場病,最初診斷可能是胃癌。那段時間,身邊的女人都離他而去,得知情況的前妻卻來到病床前,陪著他默默垂淚。後來,復診認為是一般的胃炎。一場虛驚過後,讓他對婚姻有了新的認識。但是病好之後,前妻卻悄然走了。痛定思痛,他要風風光光地把前妻接回來,好好過一輩子。他說,賺錢重要,夫妻情分更重要。
這位李先生諮詢之後,再也沒有到復婚公司,可能是他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據孫女士介紹,到復婚公司諮詢的人群包括各個層次、各種職業,有些人比較大方,向工作人員諮詢得很詳細,也有的人比較忸怩,覺得離婚、復婚不是什麼光彩事,總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在諮詢者中,80年代出生的人佔一定的比重。這些人離婚的原因很簡單,幾乎是一句話不合就各走各路,消氣之後想重歸於好,卻又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婚姻,『小皇帝』後遺癥已經在婚姻中表現出來。
還有的諮詢者可能家庭經濟狀況不好,開始的時候與工作人員一起謀劃,對自己的破鏡重圓充滿期許,然而聽到要交200元錢的費用,就開始面露難色,甚至表示,如果復婚公司沒能讓他們夫妻重歸於好,不是白白地在經濟上又受了損失?對此孫女士苦笑著說:『對於這些人的想法,她實在有些不理解。如果200元能挽救一段婚姻,這點支出不值得嗎?即使最後真的不成功,但至少也給了對方一個機會,也給了自己一個機會,起碼不會後悔。
有時候,我們想,即使不收取費用,我們也願意幫助那些希望破鏡重圓的鴛鴦,就算做件好事吧。我們能看出,有的人是鼓足了勇氣來這裡諮詢的,可一旦我們真要開展業務了,他們又退縮了。有一位工人曾來諮詢復婚的事情,他和妻子本來感情一直很好,只是大吵了一架後憤然離婚,可時間不長,就後悔了。幾年過去,妻子仍然是孑然一身,領著孩子過得挺苦,看那架勢心裡也想著他,可從來不提復婚的事情。自己開始也是硬裝,可現在實在裝不下去了,離婚時說了那麼多叫號的話,現在實在張不開這個嘴,有了復婚公司,自己感覺卸下了心中的重擔。』
復婚公司還碰到過這樣的諮詢者,本來妻子心意已決,堅決不肯與他復婚,他就是想見人家一面都見不到,然而他就是不死心,看見有復婚公司這塊招牌,馬上當作救命稻草。許諾只要成功,一定多交服務費。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對於這種狀況,復婚公司只能表示無能為力,婉言謝絕。
回歸『圍城』,尋找失落的愛成為潮流
作為一個新事物,復婚公司在成都、西安、重慶等地面世都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我市這支靜悄悄開放的新蕾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開辦者的美好願望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對於個中原因,記者采訪了婚姻家庭研究專家,專家對我們困惑不解的問題進行了剖析。
據黑龍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所長郭礫介紹,目前復婚是一個潮流。前幾年,離婚成為一種潮流,主要原因是外來性觀念的影響,一部分人開始在婚姻之外尋找愛巢,成為婚姻的殺手。其次是一部分前衛青年提倡所謂的『閃婚』———閃電結婚、閃電離婚,讓婚姻很受傷。再者獨生子女進入婚姻,由於不能迅速地完成『婚姻內成長』,最後選擇離婚。
經過前幾年見面問候『離了嗎』的大面積離婚之後,目前有見面問候『復婚了嗎』的趨勢,幾年來復婚率持續上昇。郭礫認為,這種現象是一個好事,對婚姻『否定之否定』之後,會重新認識婚姻的價值。按照錢鍾書老先生的比喻:『婚姻是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當一些人被洶湧的離婚逆潮衝出這座『圍城』之後,痛定思痛的苦澀和冷靜理智的反思,又給了他們重新走回『圍城』的勇氣。
對於復婚采取什麼方式,郭礫認為北方與南方的文化性格不同,方式也不可能一樣。
首先是觀念上的問題。與南方開放比較早的城市相比,不可否認我市還缺少那種前衛的觀念。比如北京開離婚餐館生意火暴,離婚的當事人邀集雙方的朋友,到一起快樂聚餐,然後宣布兩個人的婚姻終結,離婚後大家還是很好的朋友。如果這樣的餐館開在我市,恐怕很快會關門大吉。
在傳統的觀念中,婚姻是很私人化的一件事。兩口子的是非曲直喜歡關上門來說,不希望兩個人的婚姻成為別人議論的中心。離婚告別介紹信,北方的離婚潮熱過南方,就是另一個角度的證明。與求助復婚公司相比,北方人更願意找幾個朋友從中撮合,在感情上、面子上更容易接受。如果貿然求助復婚公司,對方在心理上難以適應,認為你是有意招搖,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次是宣傳上的問題。在南方的幾個城市,出現道歉公司、出氣公司這種新事物,都形成一股宣傳潮。盡管褒貶各異,卻達到了效果。復婚公司在我市出現,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是一個很好的新聞。但是經營者似乎只把它當成一個經營項目,沒有從社會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所以對於我市的市民來說,復婚公司還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可能有很多急需幫助的人,卻苦於找不到這樣一個機構。潮湧的復婚熱浪卻沒有形成完備的市場,觀念之外的問題就是宣傳。
復婚,私人化走向社會化是一種趨勢
雖然復婚公司在復婚熱潮的背景下,在我市遭遇寒流,並不代表復婚公司沒有市場,郭礫預測,從長遠的角度看,復婚問題的私人化走向社會化是一種趨勢。
有兩個原因推動復婚問題的社會化。
首先社會化分工的延伸越來越細致,越來越人本。像出氣公司、道歉公司一樣,復婚問題公司化操作,因為與公司不發生感情牽扯,從這個角度講,就更加私人化,不會成為親屬、朋友關注的焦點,重築愛巢的人能夠遠離各種關注的眼球。隨著這種公司化操作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復婚公司會成為一個熱門行當。
還有一個原因是年齡結構問題。目前復婚的主要人群是中年人,這些人觀念比較保守。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念前衛的年輕人會進出『圍城』,有前衛的觀念作向導,這些人可能更願意選擇復婚公司幫忙,而不是找來家人和朋友介入自己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