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消息:連續5年在『五一黃金周』期間外出旅游的哈爾濱市民何飛今年選擇了留守,與朋友和家人分享安靜、舒適的『五一』七天長假。如今,許多像何先生一樣的中國流動大軍,正在改變以往疲於奔命的『快餐式旅游』度假方式,選擇更加理性、舒適的留守度假,中國人的旅游消費觀念正在悄悄改變。
何飛說:『黃金周旅游已經成為疲勞、擁擠、漲價、暴利、挨宰的代名詞,這種強行旅游的方式不僅沒有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還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寶貴的時間,選擇留守就是選擇理性旅游消費。』
中國從1999年開始實行『五一黃金周』休假制度,面對突如其來的長假,許多市民開始匆忙踏上黃金周,成千上萬的流動大軍湧動在中國各大旅游景點,一些游客的身影甚至出現在歐洲各旅游景點。此後,『十一黃金周』和『春節黃金周』也如期而至,中國的黃金周旅游消費一度出現井噴的跡象。
有關人士統計,3個黃金周共計21天,而中國有10%的游客是在這21天完成旅游計劃的,其旅游強度可想而知,賓館、交通和景區的承載能力也受到了嚴重挑戰。哈爾濱在以往的6個『五一黃金周』期間,賓館平均入住率達到了90%以上,北京、上海等城市更高。同樣,黃金周機票以及景點門票也達到了『黃金』價格,能夠買到火車票出行已經成為許多普通市民的奢望。
黃金周經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旅游消費支出一度成為許多像何飛一樣中國市民的家庭重要預算,政府也為此提供了各項服務,包括規范旅游市場的各項法規以及在交通等環節的預警信息,中國旅游產業的一桶桶黃金滾滾而來。但是,隨著中國人旅游消費觀念的不斷成熟,他們對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流動大軍造成的擁擠、交通和景區的漲價,讓旅游者身心俱疲,7天的『快餐式旅游』並沒有留下更多的美好回憶。
於是,當漲價之聲再次傳來時,許多流動大軍開始選擇留守,真正地享受長假的安靜,理性旅游消費觀念逐漸形成。何飛說:『留守並不代表不旅游,他和家人准備駕車到市郊玩上一天,呼吸新鮮的空氣、傾聽春天綠色的腳步,再買上一只風箏放飛全家人的好心情。』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所所長王晶說,留守是中國人旅游消費心態成熟的一個表現,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將放棄旅游計劃,而是合理安排旅游計劃,將流動大軍變成游擊隊。
目前,帶薪休假旅游、短途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已經成為留守族的首選。通過與黃金周打時間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真正地體味旅游的樂趣,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一些網友還組織了騎車、登山等短途自助式旅游,豐富長假生活。
業內人士分析,當流動大軍開始選擇留守,雖然表面上看會影響中國許多相關行業的收入,特別是影響一些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理性消費對中國旅游市場的規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在改變景區過濫、服務質量不高等方面。此外,中國旅游產業的總體收入不會減少,只不過是把旅游收入在今天和明天的兩個口袋裡轉換而已,兩個口袋的主體和總收入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