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楊子榮紀念館擴建後將於5月底正式向社會試開放
2005-05-08 11:14: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於林波 鄭松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哈爾濱5月8日電 楊子榮紀念館擴建工程即將竣工,將於5月底試開放,8月1日前正式向社會開放。

  楊子榮紀念館始建於1966年,是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又被列為全國烈士紀念物重點保護單位,每年有十幾萬人次到這裡參觀。2003年,黑龍江省海林市決定投資1000萬元修繕楊子榮紀念館。消息傳開,社會各界紛紛捐助。楊子榮排的7位老排長,曾專程趕來為擴建工程捐款2.8萬元。今年4月26日,沈陽軍區又為擴建工程捐贈50萬元。目前,擴建工程已累計接受社會捐助近200萬元。

擴建後的楊子榮紀念館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挺進東北,進駐海林;斗智斗勇,智取匪首;英雄永生,名垂青史;英雄土地的滄桑巨變。
楊子榮
楊子榮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現煙臺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峽河的小山村。父親楊世恩是個泥瓦匠,母親宋學芝是個剛強的農村婦女。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子榮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子榮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乾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子榮三年學徒期剛滿,廠子裁人,楊子榮被趕出工廠大門。無奈之下,楊子榮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礦區找了一份當采礦工的活兒。礦區的活兒也不是好乾的,不僅有生命危險,還要常常忍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監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實在是看不下去,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他自己也無法在礦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子榮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這一年是1943年春,楊子榮26歲。

  1946年1月,楊子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在一個叫鬧枝溝的地方,發現了土匪窩藏的地點——一座冒著炊煙的『馬架房子』。為了不驚動土匪,在離窩棚三四百米的地方,楊子榮命令偵察員們匍匐前進,慢慢向窩棚靠近。在確定土匪沒有發現以後,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一齊向房內猛撲過去,大喊一聲:『不許動,舉起手來!』慌亂中有土匪開始操槍,楊子榮立即扣動匣槍扳機,可能是天氣太冷,槍針受凍,槍沒有打響,其他戰士也立即向屋內射擊,也沒有打響。這時,從屋裡射出一顆子彈,正好打中楊子榮的胸膛,楊子榮晃了幾晃,便倒了下去。

  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0歲,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多次立功受獎,並被評為戰斗模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