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1日電 按照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總體要求,針對分析評議階段查找出的突出問題,市建委本著早改、真改、快改的原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整改,從而加快哈爾濱城市建設發展,讓城市環境以人為本,更適宜人居。
解決交通擁堵構築現代化格局
針對城市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現狀,市建委提出:『堅持功能建設先行,實施路橋重點工程,加快構築城市現代化交通格局』。
———加快交通大項目建設。預計今年將啟動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至少一項跨松花江大橋或隧道工程。到2008年末,建成長14.4公裡的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完成三環路西段跨江橋工程,實施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經緯街過江隧道工程和三環路工程。
———實施城區路網改造工程。今年,將實施工農大街、南勛街、通鄉街等17項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漢祥街、大慶副路等85條道路維修改造任務。到2008年末,將打通拓寬文昌街、安發街、道外二十道街等50條『斷頭路』、『卡脖路』,新建宣化先鋒、文昌、公濱、和興等4座大型立交橋,新建改造道路面積500萬平方米。維修街路500條。
緩解環境污染加快生態建設
針對我市目前城市環境存在的問題,市建委提出:『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生態環境工程,加快建設綠色城市』。
———用綠地工程擴大城市綠肺。加快城市『三橫三縱』綠色廊道建設,大幅度增加城市綠量。城區全年新增綠地60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3.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7.31平方米。
———用清水工程改善城市用水環境。加快磨盤山供水工程建設,確保2006年向城市供水;啟動何家溝綜合整治工程,力爭用3年時間將何家溝建成城市西部地區生態綠化長廊;完成沿江污水截流工程和太平污水處理廠建設,使城市污水處理率由目前的32%躍昇到2008年的60%。
———用藍天工程改變城市空氣質量。完成道裡區集中供熱二期工程,啟動城市西南部集中供熱、松北—呼蘭集中供熱、道外綠化小區集中供熱、三電廠熱電改造等大型集中供熱工程,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由55%提高到60%。
突顯城市歷史景觀建設提昇品位
市建委提出堅持突出特色品位,實施景觀建設工程,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完成中央大街綜合整治三期後續工程,對尚志大街至通江街、友誼路至經緯街區域內步行街全部輔街進行整治,擴展步行街景區空間;繼續實施沿江風景長廊改造二期工程,啟動道外區段改造,分步實施廣場建設,改善沿江地區環境質量;完成柳樹街、天恆大街等9條景觀街路昇級改造,提高環境檔次;分期分批啟動11處教堂寺廟和俄羅斯、荷蘭等外國領事館遺址區域綜合整治工程,年內力爭完成一兩處示范工程。
改善市容環境為百姓營造舒適空間
市建委提出,堅持為民服務戰略,實施城市環境容貌建設,大幅度提昇城市環境質量,讓百姓日常休閑生活環境更愜意。完成松花江南岸區域、會展中心旅游線路周邊、機場迎賓大道兩側、秋林地區、高麗中心廣場等重點區域整治;闢建香坊區啤酒廣場,完成南崗區創業園、俄羅斯河園二期工程等,增加群眾休閑場所;打亮20座人行天橋和車行橋橋體,對51條一類街路燈飾廣告進行統一規范,城區亮燈率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