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河水污染 過度捕撈 松花江名貴魚種驟減
2005-05-11 13:38:1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絕戶網』也鮮有收獲
漁民在江中打上來的小魚

  東北網哈爾濱5月11日電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當下這個時節,松花江名魚鰲花應該是最肥美的,但記者從哈爾濱市農委漁政處得到信息是,上個世紀90年代,鰲花就已絕跡,昔日的『三花五羅』如今只剩下『一花一羅』。

  名貴魚種驟減

  松花江名魚『三花五羅』說的是鰲花、?花、鯽花,哲羅、法羅、雅羅、銅羅、胡羅。

  哈爾濱市農委漁政處相關人士提供的數字顯示,1990年,鰲花、青魚、?花、大白魚等十多種魚瀕臨絕跡。松花江哈爾濱段1993年發現了56種魚類,2000年捕到了二十餘種。昔日每個網灘均有斬獲的松花江大白魚,如今每年的非禁捕期發現量僅為個位數。

  從哈市農委漁政處調研員李龍提供的統計資料上看,1988年的漁業產量只有1959年產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松花江魚類的資源量三十年間減少了80%。2000年捕魚人數是歷史上最少的一年,由此不難發現魚類資源量在新世紀已經開始枯竭。

  魚種為啥少了

  漁政處調研員李龍分析了魚種越來越少的原因。

  首先是河水污染。哈爾濱每天要接納上游排放的污水約500萬噸,並呈逐年上昇的趨勢;同時,哈爾濱每天排放污水117萬噸左右。污水中有機物含量特別高,分解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使江水中嚴重缺氧。1993年,哈爾濱江段第一次出現冬季死魚現象。1999年,哈爾濱段冬季江水溶解氧含量小,魚類大范圍死亡。污染較重處,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下游、呼蘭河下游魚類基本不能存活。水體污染,讓一些重金屬在魚體中大量富集。

  其次,沿江漁民們不分季節的大肆捕撈,漁民們連魚苗也不放過,致使很多魚種無法繁衍。再有,沿江的一些水利工程,人為縮小了魚類覓食范圍,有的粘性卵因找不到水草粘附而無法繁衍。

  每年放魚千萬

  魚類也要休養生息,為此漁政部門規定,每年的5月25日?7月10日共47天為松花江等自然水域的禁漁期。據市農委漁政處處長張瑞祥介紹,這一時期是魚類產卵和繁殖的黃金季節,禁漁期內禁止一切捕撈作業。

  為了補充魚類,從1991年開始連續12年向江中投放鯉魚、鯽魚、鰱魚等七八種魚苗。但因為松花江連年枯水,魚苗的投放量也在逐年增加。1999年投放178萬尾,2000年投放585萬尾,2001年投放1315萬尾,2002年投放1138萬尾。從2003年至今,漁政部門投放魚苗的數量始終在一千萬尾以上。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