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2日電在首屆全國十佳中學生評選的候選人中,來自偏遠山區的單洪波自覺『出身不濟、競爭實力不足』,然而,2005年5月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向全國億萬觀眾播報了評選結果:黑龍江墾區江川農場中學學生會主席、初四二班班長、團支部書記單洪波名列『十佳』之首。
十幾平方米低矮潮濕的小黑屋,患精神病的母親、身殘的父親和智障的哥哥是單洪波家的全部成員。在這個家裡,『個人顧個人』是基本生存方式,親情的溫暖對於她來說,只不過是安徒生童話中賣火柴小女孩點燃火柴時的幻想。
那種家庭白瞎孩子啦
單洪波的小學是斷斷續續讀完的。鄰居周佰臣說:『我是看著這孩子長大的,她那學上的基本就是間歇性的——斷斷續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隨時面臨輟學。』
1998年,原紅興隆農場管理局團委書記曹霞與小洪波結成幫扶對子後,她的學業纔穩定下來。那時,她上3年級。
1999年春天,時任江川農場第17生產隊隊長的張國利在走訪時,發現一戶人家低矮的草房,門窗全都用塑料布遮風擋雨,屋子裡一個蓬頭垢面的婦女用一件破軍大衣圍坐在土炕上。
鄰居介紹說,這家男主人叫單福臣,是生產隊的職工,小個兒不高、嗜酒如命。那個女人是他妻子,結婚前就患有精神病;一個兒子先天智力缺陷,鄰居說他『不奸不傻的』。張國利安排人給『瘋媳婦』簡單梳洗一下,又和農場小學學校聯系,給單洪波減免了學雜費用。
張國利向記者介紹當時的情況說『一家人沒有一個是能過日子的,7畝口糧田租給別人耕種,到秋就給5麻袋水稻,傻兒子給人當「長工」,報酬只是混口飯吃,瘋媳婦到處走。也許是對生活失去信心,單福臣嗜酒如命,有錢就買酒,成了「酒魔」。一家人吃上頓沒下頓,個人顧個人。全家人就這個小姑娘瞅著挺好,學習還不錯。』
2005年5月10日,記者到單洪波家采訪時,面對滿院子的街坊鄰居們喜氣洋洋的笑臉,單洪波的母親面無表情,一個人靠在土窗臺上曬太陽,父親也只是傻呵呵地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哥哥吃驚地張望著。整間屋子裡除了幾套軍用行李和桌子上擺著的一個舊電視再無它物。
好孩子誰都願意幫
2001年單洪波昇入農場初中。
『不能眼看著這孩子瞎了!』2001年,接任17生產隊隊長的付軍接過了照顧小洪波的接力棒。他的想法與江川農場公安分局周光達、劉金國、張玉斌不謀而合。
『孩子長成大姑娘了,啥事都懂了,一家四口在一鋪炕上睡,睡覺成了最大的問題。』付軍說。
『我們也感到這樣一個特殊家庭不把孩子接出來恐怕不妥當。』包片民警劉金國說,『孩子上初中後,上學期間吃住都在學校,生產隊和農場每年給學校2000元錢費用,學雜費全免。可放假後孩子卻沒地方呆。』
經過商量,三名民警決定把孩子先『放』周光達家,經過兩個學期後,他們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長遠之計,於是經過商量,他們給單洪波找了個『人家』,把她送到一個獨居張老太家,每月由生產隊支付200元生活費。這樣,每到寒暑假,大家就不再擔心單洪波沒地方容身了。
單洪波的遭遇引起許多好心人的關注。後來每逢過節、放假,她已經不必寄居在張老太家了,農場黨委董副書記、農場教育科黃科長家都成了單洪波臨時的住所。
『今年寒假,孩子在我家呆到過春節,三十兒纔讓她回家,大年初三就又回到我家。』黃科長說,『就要參加中考了,得抓緊時間學習,而她那個家是沒法學習的。』
還有很多好心人給單洪波捐款捐物,這些錢物都由民警劉金國保管,『孩子有需要了,我就給她拿。』劉金國說,『好孩子誰都願意幫。』
在關愛中改變性格
上小學的時候,單洪波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女生,除了學習成績好之外,她沒有什麼長處,穿得埋埋汰汰、蔫頭耷腦的。但是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下,單洪波慢慢地變成了另一個人。小學5年級的時候,由於單洪波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她被老師選定為班長。
單洪波的初中班主任付俐老師對記者說,4年來,單洪波學習進步非常快,思想也越來越成熟。『這孩子過去性格內向、自卑,見人不說話,總低著頭。我觀察發現單洪波很孤獨,她的孤獨折射出她內心的脆弱與無助。』
付俐回憶說,『記得她剛上初一的時候有一次小考她在全班考了第二,這孩子就受不了這個打擊,成績公布後她一直躲著不見我,見著我一句話不說眼淚就嘩嘩往下掉,連著3天見我一次哭一次。一次,在課堂上我鼓勵別的同學實際是說給她聽,大意是如何正確面對挫折,不要把分數看得過重。後來我又找她談了一次,之後她情緒好多了。』
『平時我對她的學習成績高低不十分苛求,更注重培養她組織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能力,當時她是班長,一有活動我就很輕松地對她說「單洪波,又來新任務啦!」然後她就顛顛兒地去布置同學們去乾,每次都完成得很好。』付老師認為,單洪波很有組織方面的纔能,就極力去挖掘她這方面的能力,給她成長的機會。打那以後,班級裡有活動她就自告奮勇擔當主持人,在一次主持班級的文娛活動中,場面陷入尷尬,原因是作為主持人的她在開場白後,沒人捧場上臺唱歌,有同學喊「單洪波,唱一個!」沒想到她真的唱了一首《相逢是首歌》。
付俐對記者說,『在單洪波身上我特有成就感,我是一天天看著她由一個悲觀、封閉的女孩一步步變成性格開朗、思想健康、成績優秀的學生乾部的。』 對此,單洪波說,『老師和我就像姐倆,她像姐姐一樣關心我。』
我們都願意向單洪波靠攏
單洪波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偶像,不僅僅因為她學習成績一直是全學年的『尖子』,還因為她是同學們的領袖——學生會主席、班長、團支部書記。她為班長的初四二班被授予優秀班級、她為室長的寢室被評為模范寢室;2004年她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中學生。她頭上的光環和她優秀的品質吸引了眾多同學和學生家長的關注。為了學習她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有幾名家住場部(不需要住宿)的學生主動要求與單洪波同寢。
王芝雨便是其中一個。據班主任付老師介紹,王芝雨過去成績排在全班十七八名,與單洪波同寢後一年時間學習成績排到了第5名;范文靜過去排在後十名,現在排在前十幾名,還有王佳、李佳寧、王新都由後進變成了先進。王芝雨說:『她家的事同學們都很少知道,她很少提起。單洪波不僅教會了我良好的學習方法,我從她那裡還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尹浩同學成績一直是學年的『老二』。他說,『單洪波是我追趕的目標,如果沒有她領跑,我可能就沒有超越的壓力。同學們都沒覺著單洪波同學可憐,都很羡慕、敬佩她,她表現出了足夠的自信與堅強。』
學校就是我的家
到現在為止,17歲的單洪波已經在學校住了6年,『學校就是我的家!』單洪波說。
從小學4年級開始單洪波就住進學校宿捨,她是住校生裡年紀最小的一個。
『我可以說是被學校養活長大的。』單洪波說,『上學9年我幾乎沒有交過學費,自從住校後連住宿、吃飯錢都由生產隊和農場承擔了。』
『我是6歲上學前班的,沒念完就輟學一年,上一年級後就在斷斷續續中讀完小學。上小學時,生產隊離學校有十幾公裡的路,每天我都早早起來,擔水、引火、做飯,冬天天不亮就開始往學校走,一個小時後纔能到學校,年復一年,風雨無阻。』
單洪波說,外界良好的環境使她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她要作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我覺著我的變化是環境改變的。』單洪波說,『我周圍有那麼多好心人關心我、愛護我,我沒有理由不學得更好、做得更好。我要證明貧窮挫折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前進的動力。』
這一次,在進京受獎的火車上,單洪波有些激動,也有些緊張,她問付俐:『老師,你說我心裡咋這麼不是滋味呢?』
據付老師介紹,單洪波在此次55名十佳中學生候選人演講中是贏得掌聲最多的。『過去在演講方面她很一般,只是讀課文很流利,初一的時候,學校組織『五四』青年節演講,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她,五一放假她在我辦公室對著鏡子練了3天,比賽結果她得了個第一名。
單洪波被評選上全國十佳中學生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整個墾區,也傳到了她的家。
2005年5月7日,農場教育科領導和學校領導到車站歡迎單洪波載譽歸來時,站臺上圍攏過來很多旅客,他們都靠上前要一睹全國十佳中學生的風采。列車徐徐停靠到站臺,走下車廂的單洪波緊緊抱住教育科黃科長眼淚撲簌而下:『黃姨,我是學校的孩子,榮譽都是學校的,我只留下榮譽證書,獎杯和獲獎綬帶都留給學校。』
單洪波在人民大會堂講演時說:『我雖然在這樣一個被貧困籠罩的家庭中長大,但我並沒有向困難低頭。白山黑水鑄就了墾區人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同樣造就了黑土地人堅強不屈的性格。我堅信有一天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新聞背景:全國十佳中學生
『全國十佳中學生』是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授予中學生的最高榮譽稱號,原則上每年評選表彰一次。候選人由各省(區、市)共青團組織、教育行政部門在基層嚴格選拔、認真推薦的基礎上,擇優向全國組委會聯合申報。
由專家學者、中學生代表與主辦單位有關負責人共同組成全國評審委員會,統籌考慮初中和高中、男生和女生、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等方面的代表性,投票確定最終人選。
首屆『全國十佳中學生』評選活動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於2004年聯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