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2日電 低、降水多、日照少,這些往年並不多見的異常氣候,今春同時襲向我省春耕生產,致使全省大田播期拖後7?10天,播種進度比上年慢21個百分點;水稻秧苗生長緩慢,部分苗床發生病害。不容樂觀的是,據氣象部門預報,5月中旬我省還沒有明顯的強昇溫天氣,氣溫偏低、降水偏多的趨勢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更進一步增加了春耕生產的難度,從而威脅著全年的農業生產。為最大限度地減輕不利氣候條件造成的影響,11日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有關農業專家,請他們針對各種作物的特點,把脈支招,確保豐產增收。
玉米催芽散? 防草荒保質保量搶農時
作為主栽糧食品種,播種面積多達3000萬畝的玉米對黑龍江省糧食總產的影響舉足輕重,不良氣候條件對玉米播種的影響備受關注。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張相英說,正常情況下,我省玉米播種從4月25日開始,到5月15日結束;而今年全省玉米播期拖後多達10天,目前北部和東部還有很多地方因為澇象嚴重沒有播種,中南部地區稍好些,基本接近尾聲。播期拖後對玉米產量影響明顯,嚴重的甚至出現貪青晚熟,導致絕產;而且,早期播種的玉米因播後低溫還會出現粉種爛籽現象,造成缺苗斷壟。
針對當前情況,張相英認為一次播種保全苗已成玉米豐產的重要前提。要實現這一目標,既要搶農時又要高標准嚴要求保證播種質量,切忌發生?情好種瞎地現象。他說,目前播期已經拖後,如出苗不好再補種,時間上來不及;不補種,依目前條件看,長勢不旺的三類苗很難成熟。因此土壤?情適中的地方,要發揮大型農業機械作業速度快、播種質量高的優勢,努力擴大機播面積;土壤濕度較大、機械進不了地的,要采取畜力?擺種和人工刨?種,努力縮短播期;特別要克服播期已經拖後、土壤及氣候條件差,乾脆就粗放播種的心理。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適宜的播種深度,土壤濕度大的地塊應適當淺播淺種,並隔天鎮壓;整地標准要高,播種環節要細,做到用種精量、下籽均勻、深淺一致、覆土嚴密,加速種子萌發出苗。
對播期拖後造成的積溫不夠、生育期不足問題,張相英提出4點增溫促熟的補救措施。一是催芽,催大芽種植,有條件的可搞育苗移栽。此舉可搶奪積溫50℃80℃。需注意的是機械播種不能催大芽、要催小芽;播種時要注意芽向上、根向下,減少拱土時間,促進幼芽快速生長。二是澇象較重的低窪易澇和明水地塊,要及時排水散?,播期拖後過多的,應審時度勢,不可盲目搶種,及時更換早熟品種或改種大豆、青儲玉米也是明智的選擇。三是放寒增溫,抓好鏟前趟一犁、深松及鏟趟管理,通過鏟趟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四是在田間管理上突出『早』字,提早防治病蟲害,早鏟早趟早間苗,以促進生長。水稻控水壯根防立枯適時移栽是關鍵
苗小、苗弱甚至苗病,水稻如何能高產?
當前威脅水稻生產的主要問題是低溫造成秧苗生長緩慢,立枯病發生早、范圍大。苗小、苗弱甚至苗病,如何能高產?素有『南袁北徐』美譽的我國著名水稻專家、省農墾科學院研究員、82歲高齡的徐一戊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說,盡管水稻秧苗質量普遍不高,但只要技術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在後期得到彌補;關鍵是引導農民一定要在5月15?25日之間插秧,堅決不插六月秧;同時注意控水適溫壯根促苗,防止徒長。
徐老說,從現在情況看,黑龍江省水稻秧齡普遍晚0.5?1個葉,但苗小也要插在豐產期,及時挪到地裡。因為通過適當的水肥管理,小苗足可以在後期生長中攆上正常生育齡,不影響分?孕穗;相反地,移栽晚了,會導致晚熟減產。當前不少地方農民還按部就班地等待秧苗長大,以致泡田整地拖後,這將會造成人為拖後播期。針對今年特殊情況,應以農時為令,抓緊泡田,育苗後期和插秧並行,縮短作業時間。另一個誤區就是盲目增溫催苗,這會導致秧苗徒長,根系不壯,是水稻生產的最大隱患。育苗棚內的溫度應嚴格控制在28℃以內,並注意控水,以利立枯病的防治。
針對苗小問題,許老說補救辦法也很多,一是可通過增加穴數適當密植保證產量;二是做好『三帶移栽』,即帶肥、帶藥、帶增產菌移栽;三是加強水肥管理促其生長,如控制氮、磷、鉀肥比例,基肥、孽肥、調節肥、穗肥分期施用,淺水灌溉,增溫促孽等等。大豆分段作業不強種包衣防病保株數
大豆豐收 搶種不強種
比水稻、玉米形勢稍好的是,當前大豆播種生長的溫度條件已經具備,只是部分地區澇象嚴重無法作業。省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楊微為此開出了搶種不強種、包衣防病保株數的應對之策。
楊微說,保證單位面積的保苗株數是大豆獲得高產的必要條件。我省南部地區每公頃應保苗20?30萬株,北部地區應保苗28?35萬株。為做到這點,首先要深耕整地、精選種子、進行包衣,種植時注意種肥分層。針對部分地塊水大無法作業的現狀,楊微建議農民朋友搶晴天播種,分段作業,窪地排水與崗地播種同步進行;但搶種不強種,播期嚴重滯後的,如二、三積溫帶到5月中旬還沒播種,就要考慮更換早熟品種,並適當密植,以保安全成熟不減產。另外,土壤濕度大易導致病蟲害多發,因此封閉除草、病蟲防治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