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電 哈爾濱市私立高中學生一年的學費在5000?7000元左右;而普通高校大學生一年的學費有達萬元左右的……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此,1999年,黑龍江省各家銀行相繼推出了『教育儲蓄』業務,因可免交利息稅,又可積蓄子女的教育費用,因此成為一些家長搶購的熱點。然而,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黑龍江省的『教育儲蓄』已『門庭冷落』,甚至有的銀行已停辦了此項業務。『教育儲蓄』本來是個好事,幾年下來竟遭遇如此窘境,近日,記者對此中的原因進行了探究。
理財方式增多,教育儲蓄不再是首選
『教育儲蓄』屢遭清戶在哈市慶功林集團工作的王女士,4月3日,到哈市香坊區某銀行,將2003年11月份為初一年級的兒子辦理的6年期『教育儲蓄』進行了清戶。因為沒有到期就清戶,王女士損失了500元的利息。該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一個月時間裡,該銀行已經辦理了3起未到期『教育儲蓄』清戶業務,新開辦『教育儲蓄』賬戶的,則一筆沒有。
4月22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了解到,『教育儲蓄』是城鄉居民為其本人或其子女接受非義務教育(指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專、大學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積蓄資金的一種儲蓄存款,收益率與購買國債相近。
據了解,像王女士辦理的『教育儲蓄』業務,每月只需到銀行存270元,6年後就可本息一並取出兩萬多元。所以每月為孩子存入幾百元的教育費,對一般家庭來說基本不是問題,『教育儲蓄』業務為家庭教育資金的儲備提供了方便。但4月24日,記者走訪了黑龍江省的工商、建設、招商等幾家銀行了解到,便利的『教育儲蓄』,現在卻屢遭清戶。
在哈市開發區一家銀行,記者詢問辦理『教育儲蓄』業務的人是否多。工作人員王小姐說,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只受理了一筆該業務。從去年開始,該業務量就不是很大了,基本一年也就兩三筆。
隨後記者來到道外區某銀行,工作人員說,因為來辦理"教育儲蓄"的量太小,所以他們已停止了該業務的辦理。對於以前該業務的開辦情況,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說爭先恐後購買,一點都不為過,當初銀行裡1/3的存款都是「教育儲蓄」戶。』而在哈市道裡區田地街上一家銀行,記者了解到,該行上半年的『教育儲蓄』累計業務量,也就五六筆。
『教育儲蓄』曾經風光一時
據了解,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推出『教育儲蓄』時,配套發布了《教育儲蓄管理辦法》,並規定教育儲蓄是針對一般家庭的子女接受非義務教育而開辦的。
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分中心信貸處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說,開辦『教育儲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減輕家長對孩子讀高中、大學所要支付高昂費用的壓力。因為教育儲蓄屬於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高、風險小、不必繳納20%的個人利息所得稅,所以1999年此項業務一開辦,就很受家長們的歡迎。
招商銀行哈爾濱營業部市場營銷室工作人員康昕介紹,教育儲蓄業務在我省一推出,就受到學生家長們的追捧,有些銀行甚至出現家長排對購買『教育儲蓄』的情況。當時,省內幾家銀行『教育儲蓄』業務的一般存款金額都達到了億元左右。『但近幾年,「教育儲蓄」走了下坡路,我省各家銀行現在該業務的存款量都不是很高。目前招商銀行雖然還在繼續開辦此業務,但每年的存款額度已經很少了,我省很多家銀行可能都像我們一樣已將部分「教育儲蓄」轉成其他形式的儲蓄項目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黑龍江省各家銀行雖然還有『教育儲蓄』業務,但這個幾年前被市民青睞的理財方式,已淡出市民的視線。據了解,黑龍江省一家銀行下屬的某個中心支行,去年一個區的22家營業網點,總共纔辦理了二十多起教育儲蓄業務。
繁瑣手續讓家長心煩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3年期的『教育儲蓄』今年4月11日本應到期支取,但當日龍江中學學生家長王玲並沒有順利在哈市道外區南極街上的一家銀行取出。經過詢問,王玲纔知,沒有帶全相關手續,所以銀行暫時不能支付和轉戶。
據工商銀行省分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介紹,按照《教育儲蓄管理辦法》規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教育儲蓄』利率優惠的,要有條件限制。比如,要憑儲戶(學生)戶口簿或居民身份證到信用社(營業部)以學生的姓名開立存款賬戶,實行實名制。在支取時,儲戶(學生)憑存折和學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纔可一次性支取本金和利息。因為王女士只帶了兒子和自己的身份證件,而沒有接受非義務教育的證明,所以銀行不能兌付。
王玲向記者表示,交了3年的錢,她一共跑了36次銀行,『教育儲蓄』的存款方式讓她心煩。王玲說:『這種方式太不靈活了,除了只可兩次存款,且一次一萬元的情況外,零存儲戶必須得每月按固定數額存錢,不能多存也不能少存,中途如有漏存,不能及時補存者,視同違約,對違約後存入的部分,支取時按活期利率計息。假如存6年期的,我們家長就得往銀行跑72次。「教育儲蓄」存款方式太死板。』
記者看到,王玲雖然沒取出錢,但卻向銀行工作人員約定將到期的『教育儲蓄』存款轉成購買國債。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很多家庭在為孩子儲備教育基金時,都選擇購買國債。哈市第三中學的家長孫裡告訴記者,『教育儲蓄』需有通知書和學校開的證明,很是麻煩。最多纔存2萬元,但存進、取出都要找學校。有時提前取錢,優惠的利息就不算了,還不如普通的儲蓄呢。
據招商銀行哈爾濱營業部市場營銷室工作人員康昕介紹,雖然『教育儲蓄』的利率略高於國債,但卻比不上國債的變現性和靈活性。沒有證明、不按時存錢都不能享受利率優惠。其次,按儲蓄期劃分,不是所有學生都可按時利用的,因為一、三年期教育儲蓄僅適合初中以上的學生開戶,而六年期的只適合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開戶。所以『教育儲蓄』辦理條件苛刻、程序繁瑣等諸多問題,成為制約購買的原因。
儲蓄金額難抵教育費用?
據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負責教育儲蓄管理的王大勇介紹,『教育儲蓄』享受整存整取利率,最低起存金額為50元,每月固定存額,中途如有漏存,應在次月補齊,未補存者,支取時按活期利率計息。存期分為一年、三年、六年。每一賬戶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到期所得的利息免征利息所得稅。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教育儲蓄』由國家貼息,利率優惠,但它也有一些缺點讓儲戶很難接受。哈爾濱某私立高中學生家長趙麗,2002年為兒子在某銀行開設了『教育儲蓄』戶頭,2005年4月11日到期後,她卻不願續存而轉成其他投資形式。她對記者說:『「教育儲蓄」免利息稅當然是好事,但限制儲戶存款額度的規定給我們造成了不便。比如我手裡錢寬綽的時候,想多給兒子存點兒學費,卻不行,因為「教育儲蓄」規定最高存儲額不能超過2萬元。像我2002年存入的3年期「教育儲蓄」,現在我共取回本息共計21089元,比起兒子一年1.1萬元的學雜費來說,這點錢太少了。所以我決定轉到交利息稅、但不限制存款數額的儲蓄或投資形式,為兒子多存點兒學費。』
黑龍江省銀行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指出,『教育儲蓄』適用對象包括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大中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可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儲蓄』存入到期額度最高為2萬元,此限額對於城市居民當前用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開支來說遠遠不能滿足,因此儲蓄額偏低限制住了儲戶的腳步。
隨後,該工作人員按照『教育儲蓄』中『每一賬戶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兩萬元』的規定,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三年期存款每月僅能存進555元,六年期的每月僅能存進277元。但依目前各學校的收費標准,2萬元這個數字與實際生活中學生高額的教育和生活費用相比,仍不解渴。
多樣理財催促『教育儲蓄』改革
雖然『教育儲蓄』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又不付利息稅的政策前幾年確實吸引了家長們的眼球,但一些精明的家長還是看出了『教育儲蓄』並不是最合適的理財方法。建設銀行黑龍江分行個人業務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6年期的教育儲蓄為例,6年後到期,其利息僅比一般的儲蓄高出657元,所以對於精明的家長來說,這種存款方式對他們吸引力並不大。那麼對於近年來金融機構不斷推出的形式多樣的理財品種和國家債券來說,『教育儲蓄』與他們的收益是沒有多少差距的。
記者從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了解到,目前隨著教育收費的不斷提高,子女教育費用需求已經成為家庭理財的第一需求。根據央行去年第四季度的調查,從居民的儲蓄目的看,『攢教育費』是居民儲蓄的首要目的,其次是『養老』、『買房裝修』和『預防意外』,佔比例分別為18.9%、14.1%、11.8%和10.7%。
鴻揚表示,社會上教育理財需求日顯迫切,但銀行的『教育儲蓄』卻乏人問津,兩相對比,揭示出了教育儲蓄形式的老化。目前市場上針對教育的理財方式都很紅火,比起『教育儲蓄』的方式來,他們的形式更繁多:對中小學及大學教育的教育儲備投資項目,不但可以隨著收入增加滾動投資,且滿足為教育進行『分年繳款』積累的需求。有的還加入了留學、讀博士等投資方案。本來國家推行『教育儲蓄』的本意是減輕家長對孩子讀高中、大學所要支付高昂費用的壓力的,但目前的『教育儲蓄』的形式並不能有效為教育服務,所以『教育儲蓄』要繼續生存,就要進行改革。
記者從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了解到,近日,針對教育儲蓄,《中國建設銀行教育儲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出臺,細則中對『教育儲蓄』的存款方式、存款支取證明范圍、提前支取計息等部分條款進行較大修改,使投資者存儲和支取變得更方便更實惠了。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強調:銀行間競爭激烈,『教育儲蓄』要佔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斷變化推新,建設銀行首先為『教育儲蓄』變臉,希望其他銀行也要及時改革,恢復『教育儲蓄』的昔日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