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電 『莊園化治沙,我只見過兩處,一處在尼羅河畔,一處在中國泰來縣,這種模式值得推廣。』這句評語出自聯合國世界治沙組織總代表西古·皮埃爾先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近幾年財政支農致力於生態農業建設所得取的顯著成效。
以實施『天保』工程為龍頭,促進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自1998年啟動實施『天保』工程以來,中央財政共補助資金95.1億元,地方配套資金1.2億元,累計調減木材產量1466.1萬立米,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起到了緩解和遏制作用;經營區域內有林面積由1997年的745.3萬公頃增加到2004年的826.2萬公頃,增加了80.9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由1997年74.1%%提高到2004年82.2%%,增加8.1個百分點;森工企業七年減虧2.2億元,使企業經濟危困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通過財政專項補助,第一批一次性安置14.4萬名富餘職工。同時,有效保證了公檢法、文教衛生、離退休人員支出,減輕了企業的社會負擔。
自2001年開始,在34個縣、43個單位開展了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試點,全省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試點面積2500萬畝。落實管護人員7675人,管理人員631名;2004年又在28個縣、32個單位開展了省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試點,安排資金2000萬元,落實管護面積293.1萬畝,安排管護人員201人,管理人員117人。實現了以個人管護人為主,聯合、專業隊管護為輔的多種管護形式,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環境得到了提高。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大大降低了火災的發生率、損失率。加強了中心測報點及測報網絡建設,遏制了森林病蟲害發生和蔓延,全省公益林區病蟲防治面積累計達到540萬畝。采取『突出重點、規模推進』的方式,推動了退耕還林工程的有效實施。2000年至2004年末,共完成國家下達給我省的退耕還林面積360萬畝,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累計向退耕農戶供應糧食38萬噸,從2004年10月1日起退耕還林由過去每畝補助糧食100公斤改為每畝發放現金140元後,省級財政已下撥退耕還林資金9.45億元。
以治理風沙和水土流失為重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把治沙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突出在治沙重點的泰來縣進行立項,連續多年扶持,注入了大量的資金,旨在探索出沙地治理的新模式。累計在豆海、江橋、文勝三個項目區投入資金1588萬元,治沙面積6萬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生態環境治理,實現了人進沙退,改變了『大沙包,風刮土就?,春種三遍,難保半成苗』狀態。在莊園化生態經濟治理模式帶動下全縣有350戶農戶參加沙地治理,治理沙地面積2萬多畝。
我省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立起了田間蓄水、抗旱保水、節灌補水和土壤培肥等技術體系,加快了水土保持步伐,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治理小流域312個,衝溝2320條,橫坡改壟24萬畝,種植地埂生物帶6.4萬畝,修坡式梯田19萬畝,栽植水土保持林15萬畝,修截流溝23萬延長米,修建塘壩、谷坊等各種水利工程建築物32.7萬座。為控制草原沙化、鹽鹼化和退化,農業開發共實施人工種草18萬畝、草原封育77萬畝、實現草源灌溉25萬畝。如安達市太平莊草原建設項目區,開發前牧草產量不足50公斤,草原植被蓋度不足30%,優質牧草不足15%%,牧草高度在20公分以下,草原鹼斑裸地佔整個草場的1%以上。2002年農業綜合開發立項投資442萬元,改良草原1.5萬畝。開發建設後,草原植被蓋度達到90%以上,優質牧草達85%以上,平均牧草高度達到60公分,鹼班基本消失,羊草畝產達到200公斤,苜蓿畝產達到了400公斤。僅種草一項,農民就比種糧畝多收入40元左右。
為改善大慶及周邊地區『三化』的惡劣環境,省財政廳積極向國家進行了爭取,2002年,中央投入我省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資金7500萬元,涉及呼蘭區、大慶市區和肇源縣、明水縣等四市十六個縣(市)、區,實際治理面積26.7萬畝,完成打機井184眼,購噴灌設備124臺,鋪設圍欄369254.8米,栽混凝土樁97086根。2003年,中央投入我省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資金26448萬元,涉及呼蘭區、大慶市區和肇源縣、明水縣等四市二十一個縣(市)、區,實際治理面積達到175萬畝。2004年,我省申請中央投入我省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10076萬元,涉及呼蘭區、大慶市區和肇源縣、明水縣等四市二十個縣(市)、區,治理面積將達49.6萬畝,預計2005年上半年實施。同時,用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6億元用於農村能源建設,使27個縣的2.2萬農戶農村能源設施得到改善。
2005年,省級財政安排天保工程配套資金6000萬元,比上年增加2000萬元,安排生態效益補償資金2000萬元,用於推進生態大省建設。重點支持林業項目,推進林業體制改革,促進林業在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支持有關部門完成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濕地保護以及綠色通道和農村造林等工作任務。支持搞好黑土地水土流失、草原『三化』綜合防治工程和三江平原生態建設,建造良好生態環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將在風沙嚴重和水土流失嚴重的縣份,以營造防風林、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為重點,改善項目區農業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