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爾濱警方抓獲一批非法集資騙子
2005-05-19 10:40: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秦雷 濱和 麗瓊 孫玉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9日電 近年來,非法集資犯罪給群眾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市公安部門采取有利措施破獲多起此類案件,嚴厲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日前,公安部門針對幾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以此提醒廣大市民慎重理財,切勿掉進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犯罪陷阱。

  -案例一

  保健品『掠』財9000萬

  1992年,佳木斯市市民朱春艷以投資『月見草油』保健品項目為由,注冊資金100萬元,成立『哈市坤坦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經營生產11類理療儀器。為籌集投資款,朱等人以月利息7%從社會上高額吸收資金,並任命投資項目經理、財務主管及各投資部部長,規定部長從吸收存款中獲20%提成。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該公司共向社會群眾吸收存款1000餘萬元。

  2003年3月,朱又以開發『草坪』保健品項目為由,向社會非法吸收存款達兩千餘萬元。同年5月,因其前期拿50多萬投資的『月見草油』項目一分未賺,為還到期存款的本利,朱春艷提高存款利息,繼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從2003年5月至8月末,朱等人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3000萬餘元,受害群眾達七八百人。

  經初步調查,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間,朱春艷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共達9000萬元,除投入兩項目近300萬元外,其餘款項下落不明。朱春艷等涉案人員被公安機關抓獲。

  -案例二

  液態煤『蒸發』3000萬

  2003年12月6日,市公安局接到吉林某機關一名女同志劉麗(化名)報警:她的60餘萬元錢被哈爾濱宇陽科工貿有限公司騙走。原來,劉聽說投資液態煤回報率高,就將丈夫承包工程賺的錢投了進去,沒想到取錢時,公司的人不見影蹤。

  經查,2003年3月,楊連國與沈會蘭以成立哈爾濱宇陽科工貿公司為借口,租借兩個廠房,分別以生產戒煙茶、解酒茶和液態煤為由,向社會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楊連國自任董事長,沈會蘭為總經理,從社會招集300名職工,開始生產。

  為騙取投資人信任,他們推出3個月為1期,月息8%、期息24%的做法,同時對相關業務人員或投資人給予26%的資金作為獎勵。一些群眾為高額利率及獎金所吸引,找朋友、親屬、同學等,很快籌集千餘萬元。沈等人將公款放進個人腰包,公司虧空越來越大,見事要敗露,楊決定將公司低價轉讓,委任劉清(化名)為董事長後外逃。

  據統計,8個多月,共有300餘人集資3000餘萬元存款給公司。去年3月,警方將沈會蘭、楊連國先後抓獲。

  -案例三

  發光試劑盒狂斂2000萬

  2003年7月初,嫌疑人羅少純等人以免疫發光試劑盒注冊了眾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謊稱試劑盒為醫用,可檢驗各種疾病,並以開發此項目為由公開向社會籌集資金,許諾8分利,3個月連本帶息歸還。600餘名群眾參加非法集資,至12月底,該公司籌集2000多萬元。

  為騙取信任,他們在群力開發區創業中心租了上千米的辦公用房,聘請北京技術人員,購買了科研開發用的振蕩器、低溫冰箱等設備,許諾給拉來集資款的工作人員高額提成。

  當年11月下旬,經偵支隊接報警後迅速開展調查,發現該公司未經衛生部藥檢局藥檢,就將發光試劑盒列為藥品。

  去年1月,羅少純落網。

  -案例四

  化肥項目『催化』2000餘萬

  去年2月,哈市人楊芳(化名)等人到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稱黑龍江天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5月至2003年7月以生產建勝力化肥為名,采取5%的高利息手段非法在社會上吸收存款。

  經偵查,2002年5月,楊偉以注冊成立的黑龍江天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廠為名,伙同劉文明等10餘名無業人員,成立9個市場部,指使各部負責人以高額月利率3%至5%為誘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380餘萬元,並按各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的17%至10%給負責人提成。總經理劉文明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操盤,財會人員楊海峰、滕桂艷負責收取存款、開具收據和支付利息。去年6月,楊偉、劉文明等6名涉案嫌疑人被抓獲。

  楊交代,所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未建立賬簿,除部分用於建廠房、買設備、返息和本金外,其餘均被揮霍。

  -案例五

  綠色豬『吞掉』1500萬

  去年3月21日,哈市人劉華、邱成(化名)等20餘人到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稱2003年8月至今,黑龍江景宏牧業有限公司以開發綠色豬和到澳大利亞進口奶牛為借口,采取月7%的高額利息在社會上非法集資。

  經偵查,2003年8月,田仁春與兩朋友謀劃辦公司,由田擔任法人,聘用馬立國、何麗華、賈佔喜和袁丹等人為公司副經理、部門經理,他們編造公司正在開發綠色豬和到澳大利亞進口奶牛等養殖項目,以月息5%至7%為誘餌在哈市、沈陽、吉林、佳木斯、本溪、鐵嶺、營口、大慶、賓縣等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達1500餘萬元。

  去年3月,田仁春、馬立國、賈佔喜、何麗華等涉案嫌疑人被抓獲,4月4日至21日,袁丹、於艷、宋麗榮等7名涉案嫌疑人分別在吉林等地被抓獲。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市民,參與高息集資、高息存款和購買非法債券不受法律保護,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由自己承擔。因此,廣大群眾要選擇正確途徑投資,不要為了一時之利,害己害人。同時,希望廣大群眾要提高警覺,不要受高利息的誘餌所蒙騙進入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圈套,並積極舉報犯罪嫌疑人。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