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去年種草 今年種樹 城市綠化不該沒規矩
2005-05-23 09:22: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雪峰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3日電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兆麟街的經緯街至田地街路段看到,道路隔離帶栽上了紅瑞木和一月梅,附近居住的市民說,原來這裡就種過樹,後來全部砍掉改種草,今年又種樹,這反復地更換,到底為了啥?

  『綠化規劃』實施難

  任何一項工程,往往規劃先行,綠化工作當然也不例外,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主管部門對於綠化能否按規劃實施也沒有信心。哈爾濱城管局綠化處處長沈永春告訴記者,哈爾濱有城市綠化的長期總體方案,但是不方便公布,因為規劃的方案和具體實施時會有一定的差距,綠化部門只能根據每年綠化的實際情況進行內部調整。

  『每個城市都應有自己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規劃中要按規定標准劃定綠化用地面積,力求公共綠地分層次合理布局;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取點、線、面、環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必須嚴格實行城市綠化「綠線」管制制度,明確劃定各類綠地范圍控制線。綠線一經確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更改。』哈爾濱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所長祝長龍說,從哈爾濱市目前情況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作用並沒有很好的發揮,新闢建的綠化用地往往處於城郊偏遠地區,由於布局不合理,老百姓看不到,因而總有『年年種樹不見綠』的感覺。新建或改造地區的綠地面積總是留不夠,開發商更是常常鑽空子,使綠化規劃難以實施。

  多頭管理難管好

  『一項工作一旦多頭管理,就誰也管不好。』祝長龍對記者說,目前,哈爾濱的城市綠化由城管局、哈市綜合整治辦公室、生態園林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等多家單位負責,形成綠化建設的多頭管理。而植綠涵蓋挖苗、運輸、栽植、養護等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直接影響樹木的存活,這樣多頭管理很容易造成建管脫節、缺乏管理、職責不清等現象。

  記者從哈爾濱開發區城管所了解到,該區的綠化工作先由該區的規劃部門來規劃樹木以及綠地建設,然後開發區管委會通過招標的形式選擇綠化單位。綠化單位負責種植以及未來兩年內的管護,兩年後交由開發區城管所綠化科管護。這樣兩年後,種樹的不管養護,養護的不了解這些樹兩年前的情況,一旦樹木出現問題似乎誰都可以逃脫乾系。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聶紹荃教授認為,城市綠化工作不應該條塊分割,應該統一管理,要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分清職責,用懂行的人來搞綠化,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聶紹荃告訴記者,目前一些種樹的單位部門沒有做到科學種植和管理。例如:哈爾濱有些地區將松樹和草坪種在一起,這樣就很不科學。松樹本身就不需要很多水,但是草坪卻需要大量的水,兩者互相矛盾。另外,引進樹種缺乏科學性,例如:銀中楊等楊樹樹種。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就開始將楊樹作為部分街路的行道樹,但這些樹對於哈爾濱來說都是新樹種,沒有經過環境的考驗,造成一些樹壽命短,病蟲害嚴重,如果通過噴藥來治療,又會給城市帶來污染。

  專家意見不該被忽略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園林專家都被應邀參加過各級綠化論證會,但他們在論證會上所提的意見是否得到貫徹卻沒有人知道。

  『我參加過許多綠化設計會議,會上也提了一些建議,當時與會領導也都表示贊同,但後來是否按我提的意見修改方案了,我都不知道,沒有人給反饋信息。』祝長龍告訴記者,他所參加的論證會很少有提前將所要論證的方案拿給他看,讓他先思考的,往往都是快開會時通知他,到會上臨時研究,很匆忙。

  為此,有關專家呼吁,專家論證會首先要嚴把專家關,要對專家進行篩選,提高專家的含金量。其次專家提的意見,有關領導要真正重視,專家提出了正確意見就應該采納,要建立一個意見反饋制度,讓專家了解自己的意見是否得到了實施,讓每一次論證會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