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黑龍江俄語教育:喚回漸失的優勢
2005-05-24 09:44:3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戚泥蓮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電 今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黑龍江省作為全國對俄經貿第一大省,與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潛力很大,會經營懂俄語的各種專業人纔的需求也不斷昇溫。然而,作為全國俄語教育重要基地的我省,這些年來俄語教育日漸萎縮。

  『零起點生源』之懮

  哈爾濱:今年中考沒有俄語考生

  2004年,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招收了174名學生,比上一年多了53人。表面上看這一組數字讓人欣喜:俄語開始昇溫了。然而其背後卻有隱懮:這一屆新生組成了6個班,竟然4個班是英語考生班。對英語考生轉學俄語,業內人士稱之為『零起點生源』。說明黑龍江省俄語生源的匱乏,甚至中學俄語教育出現了斷點。

  哈爾濱市教育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初中昇高中考試中沒有一個俄語考生,可以說,哈爾濱市高中的俄語生生源已經出現斷檔。』據介紹,現在只有哈工大附中有一個俄語生班,其他學校也只是零散地有幾個學俄語的,形不成一個班。許多俄語老師也由於沒有學生可教,紛紛轉崗,哈爾濱市第六中學的一位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畢業的老師如今當了教導乾事。而這種情況在黑龍江省雙鴨山、佳木斯、樺南縣等地區也存在著。

  據黑龍江省教育部門統計,全省共有外語教師13000多人,但俄語教師卻只有500餘人,不到4%。而1/3的俄語教師已轉崗乾起了後勤等其他工作。

  據悉,哈爾濱市也曾采取多種形式保護俄語教育,但收效甚微。哈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說:『哈爾濱許多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選擇了學英語,而小學因為沒有俄語教材,無法設置俄語課程。昇入初中後,因為從小有英語基礎,學生們很自然地都選擇英語語種。這樣,就形成因俄語生源萎縮造成俄語教師的閑置,開設俄語學科學校的減少,進而造成我省俄語教育數量上萎縮、質量上下滑的局面。』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牧童表示,黑龍江省初中學校無俄語生源,進而造成高中俄語班班額的縮小,從而造成大學俄語生源不足的情況:有些高校連續完不成招生計劃,出現了俄語專業高級人纔以及精通俄語的其他專門人纔短缺。我省高校俄語專業招生已出現困難,因此,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不得不從學英語的考生中招收部分學生。

  『限招英語考生』之惑

  社會利用率讓俄語日漸窘迫

  幾年前,一位俄語教授讓自己的孩子由學俄語轉成了學英語,原因很簡單,學英語選擇的空間更大。

  正是基於從孩子的前途和出路考慮,許多家長都堅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英語。『有的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學俄語,如果將某個班級設為俄語班,家長就給孩子轉班,俄語班跟本開不成。』一位家長說,學俄語會阻礙孩子的發展,考大學時,許多學校的好專業都標注著『限招英語考生』,此外,社會上的外資企業幾乎都以英語為主。

  『計算機的操作基本都是英文,如果讓俄語學生學計算機肯定比英語生要吃力,所以學俄語感覺上有點吃虧。』黑龍江大學數學系學生申濤說,『隨著計算機普及率的提昇和廣泛應用,許多學生都感覺到現代社會中英語的利用率要明顯高於俄語,所以學生對學俄語普遍興趣不高。』

  『正是這種認識和社會需求減少,促成了俄語的萎縮。』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家驊說,『家長不讓孩子學俄語這是阻礙俄語發展的最主要原因。而現在我國與歐美國家交流的多,英語的實用性更強,可以說是市場需求這根指揮棒在指導著人們對語種的選擇。從全國來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學都已經不學俄語,這樣造成了俄語生源少了,質量也上不去。』

  張家驊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省對俄貿易紅火,俄語人纔奇缺,許多學校的俄語老師紛紛被各外貿單位聘走,那時是一個學習俄語的高潮。隨著我省對俄貿易的冷淡,學習俄語的人數逐年減少,黑大俄語專業有時一年只能招上一個班,有時甚至隔年招生。

  那麼隨著黑龍江省對俄合作的戰略昇級,這根市場需求的指揮棒又將指向何方?

  『黑龍江省提出對俄合作戰略昇級,不僅是緣於與俄羅斯的地緣優勢,還因為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在歷史上就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郝斌認為,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的大工業項目都是原蘇聯的援建項目。只是我省的企業在技術更新、生產工藝改造上落後等造成發展乏力,此時如果在原有設備廠房基礎上,引入俄羅斯的關鍵技術,這對於激活我省的老企業是直接可行的手段。東北與俄羅斯的工業結構類似,俄羅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適用於東北。而且,由於目前俄羅斯經濟剛開始復蘇,技術引進成本比西方國家較低,更適合我國國情。由此,隨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對俄語人纔的需求必將昇溫。

  郝斌說,近兩年從黑龍江大學俄語專業的招生情況看,學習俄語的人逐年增多,俄語專業學生已從2001屆的58人增加到2004屆的171人,但大多數是英語考生,這說明很多學生及家長還沒有感覺到俄語昇溫的態勢。其實,近兩年國家對俄語人纔的需求就已呈上昇態勢,畢業生在大四上學期基本上就已被用人單位『預訂』,國家各部委、部隊、商貿邊貿成為俄語人纔需求大戶。『所以,從目前情況看,讓更多一些的人學習俄語是必要的,因為人纔的培養需要八九年的過程,如不早一些培養,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俄語教育之重生

  專家:培養復合人纔和高級口譯

  『從黑龍江省大學的俄語教學情況來看,尤其是招了俄語零起點的學生後,生源問題有所緩解,但是懂俄語的復合型人纔還是鳳毛麟角。』郝斌說,黑龍江大學的俄語教材都是自己編的,過去注重的是語言文學。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更多的科技詞匯、科技知識開始進入俄語教學中。學生們也自發地選修計算機、化學、數學等科技方面的專業。為適應新形勢,黑龍江大學將新推出3套教材:旅游俄語、經貿文選、法律俄語。目的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目前科技俄語在全國都是弱項,黑龍江大學正在加緊培養俄語與科技相結合的復合型人纔。有的大三學生則被要求參加中俄科技合作方面的調研。此外,該校已經具備了同聲傳譯方面的開課條件,以培養高級口譯人纔。

  作為《俄漢詳解大詞典》的編撰者之一、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教授李錫胤建議,俄語教學要分兩個階段,一二年級要強化教育,只練語言,多請外教,進行封閉式教育;三四年級進行綜合教育,讓他們去學習法律、物理、化學等等專業知識,培育復合型人纔。而俄語人纔的培養分兩個層面,一是為我省對俄合作服務的俄語旅游、法律、物理等復合型人纔,另一個是高層次人纔,即擴大博士點、博士後工作站的招生數目,口子開大一點,為全國培養高層次人纔。

  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國際俄語學會秘書劉利民說,我國有70多所高校設有俄語專業,現實的情況是,學習語言僅僅會說是不夠的,要不僅有語言運用的能力,也要有很好的研究能力,要對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很好的研究。我國俄語出現過兩次熱潮,一次是建國初期,全國人民向前蘇聯看齊,語言是先導;第二次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兩次的俄語熱是規模性的,群眾性的,現在應注重質量上的培養。

  劉利民說,目前,我國山東、浙江等地的學校雖然又開設了俄語課,但只是個別的。黑龍江省是俄語教育的優勢省份,從保持歷史傳統和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來看,從小學就像開英語班一樣開設俄語班,是非常有必要的。

  拯救俄語教育之鏈條

  5點措施促『中俄中小學交流國家基地』建設

  今年3月,國家教育部下發《關於建設中俄中小學交流基地的通知》,准備將這一基地建在黑龍江,並輻射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

  去年4月,省教育廳下發了有關意見通知,加強俄語學科教育。省教育廳提出5點措施:第一,凡是高中開設俄語的地方,本區域內一定比例的初中也要開設俄語;初中開設俄語的地方,小學也要對應開設。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從小學到高中的一條龍俄語教學;第二,增加省屬高校俄語專業的招生計劃,在部分省屬高校的相關專業招收俄語語種班,省內高校俄語專業不得拒招本語種考生;第三,對優秀俄語高中生,畢業後經考核,可直接公派到俄羅斯相應大學學習深造;第四,在高中招生和優質高中的錄取中可采取適當照顧政策;第五,從初中、高中選派部分優秀學生,開展與俄羅斯學校的互派學習,在寒暑假舉辦冬令營、夏令營,增進中俄文化交流,提高學習效果。此外,還對中、小學俄語師資的培養與培訓做出了詳細規定。比如說,有計劃地培養初中、小學俄語師資,在省屬部分師范專科院校設置俄語系;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東方學院建立中小學俄語教師培訓基地,定期對全省中小學俄語教師開展培訓。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牧童說,我省開設俄語的中小學校主要集中在黑河、大興安嶺、牡丹江、齊齊哈爾和綏化等市(地)的部分縣(市)、區,近兩年都呈昇溫態勢,尤其是口岸地區熱度更高。作為我國重要的俄語基地,黑龍江省俄語學科的地位和優勢勿庸置疑。重要的是根據市場的需要和學科建設需要來協調二者的關系和確定我省俄語教育的發展,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和培養高精尖的俄語人纔。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