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墾區發揚『北大荒精神』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2005-05-24 16:08: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4日電(記者 杜麗華)『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這是北大荒的開拓者、奠基人王震將軍概括的八字北大荒精神。如今,在黑龍江墾區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們強調發揚當年北大荒人的精神,帶領墾區人民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美國進口大馬力拖拉機

  『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早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就提出了這個論斷。墾區領導班子意識到,要想帶領群眾大發展、快發展,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就要在機械化作業上大投入。去年,黑龍江墾區從美國購進一批先進的農機裝備,建設了53個現代農業示范區,有力地拉動了墾區職工增收。今年墾區還將籌措資金2億,貸款2億元購買2500臺國內外先進農機設備,其中有500臺具備世界先進技術的大馬力拖拉機。

  在寶泉嶺農場嶺西示范區,記者看到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大馬力拖拉機已被應用在田間作業。『我們用的拖拉機都是世界一流的,就連美國不少農民還沒用上呢。』農民陳志代自豪地對記者說。據介紹,一臺500馬力拖拉機帶聯合整地機進行深松整地作業,10小時可作業750畝,還可以實現耙茬、深松、合?、碎土、鎮壓一次完成。國產普通拖拉機五項作業累計需要200多小時,相差20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民作業

  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呂維峰告訴記者,到2005年底,黑龍江墾區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92%,比原『十五』計劃的目標超過2個百分點;到2010年從質和量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實現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大高強』的目標。

  黑龍江墾區3000萬畝耕地,共有1100萬畝是水稻田。為引導家庭農場職工迅速提高水稻種植科技水平,黑龍江墾區啟動了科技入戶工程,全面推廣水稻葉齡診斷技術。走進各農場的農戶家中,幾乎每家每戶的牆上都掛著一張《水稻葉齡診斷模式圖》。水稻長兩個葉要施什麼肥,長四個葉要用什麼藥,圖中在水稻生長的每個過程,簡單扼要地指出了不同處理辦法。

技術人員深入農戶傳授葉齡診斷技術

  春耕以來,墾區免費向農戶發放《葉齡診斷模式圖》10200張,受益農戶10000餘戶。為了有效指導農戶利用這種技術,各地技術人員尤其是共產黨員公開手機號碼,隨時隨地接受農戶諮詢,隨叫隨到田間地頭幫忙答疑解困。據專家預測,利用這種技術種植的水稻可增產10%左右,全墾區可增收稻谷8萬餘噸,增效1.2億元。

  『先進性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真正以「三個代表」為准繩,從始至終強調實效。』呂維峰這樣理解先進性教育活動。他說,『要想將活動搞實,不走過場,就要切實為群眾著想,真正為群眾辦事,帶領群眾致富,努力打造群眾滿意工程。』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