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25日電 就在哈埠商企爭相打出誠信牌的時候,6月1日起,哈爾濱市3000多臺公交車也打出了『信用』大旗,走入市場營銷行列。記者昨天從哈爾濱市公交部門了解到,從6月1日起, 市3000多臺公交車將全部建立信用檔案,並按照乘客的投訴等評定方式,對公交車服務質量進行『打分』。其中,到站不停車,將被處以最高5000元的重罰。與此同時,哈市公交公司開始考慮為乘客上保險問題,從而在根本上對事故賠付資金進行解決。
業內人士評價說,這意味著哈埠公交運營開始真正引入市場營銷理念,推崇以消費者為上帝,一改以往姿態,變『坐等』為真正意義上的『經營』。數千司乘人員將有『緊箍咒』
據哈市汽車公司有關人士介紹,按照建設部出臺的有關規定,汽車公司目前1300臺公交車的2600多名司機將全部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乘客如果對服務質量不滿意,有權直接投訴,公交部門必須在20日內進行答復,而且,投訴內容經核實後,將作為不良記錄記入司乘人員的個人信用檔案。
據介紹,包括電車等在內的全市3000多臺公交車將全部實行信用檔案管理。屆時,信用檔案將成為全市數千司乘人員的『緊箍咒』,一旦乘客權益受到侵害,乘客就有權討回公道。下狠茬整治到站不停的『懶』車
『到站不停車,你讓乘客多走一站,最高罰你5000元』。據悉,新規實施後,到站不停的『懶』車將吃『苦頭』。
據公交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哈市仍存在到站不停車現象。個別司機為圖省事,看到站點上沒上車的乘客,口頭詢問一下,就把車直接開過站點。而乘客發現到站了,要下車時,已來不及了,往往不得不多走一站地。而按規定,到站停車是公交車司機的基本職責。新規對這一現象『下了狠茬』。據了解,到站不停車,一經查實,最少罰1000元,最高罰5000元,罰金相當可觀。到站不停,站點范圍外上下客,拒載、中途逐客、滯站攬客等,都屬處罰范圍。
據哈市汽車公司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哈市公交車執行的《哈爾濱市客運管理條例》中,對到站不停車也有相應規定,但相比新規,處罰輕多了———罰金只有500元到1000元,如今最高5000元的罰金對『懶』司機足以起到震懾作用。
此外,新規還要求,因市政工程建設、大型公益活動等特殊情況,公交車需改變原運行路線,必須提前10天通知公眾;新建小區必須規劃站點等等。真能為乘客上保險嗎?
據哈市公交部門有關人士介紹,新規的出臺無疑使公交車的運營更規范了,但除新規中提到的內容之外,目前公交運營市場中仍存在一些空白點亟待解決。比如,目前哈市每天有200—300萬人次通過公交車出行,其中,僅汽車公司每天就運送乘客60—80萬人次;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目前哈市公交車基本上都沒有為乘客上保險,一旦發生傷亡事故,一般是由乘客和司機或車隊私了,其中,不乏乘客、司機責任不清、賠款額達不成一致的現象。這其中個別賠付額度較高的事故也令公交部門不堪重負。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哈爾濱市已有公交公司開始考慮為乘客上保險,以從根本上解決賠償資金問題。但是,如何讓公交運營這一微利行業實現良性循環?如何讓公益性經營活動責、權、利真正明確?如何讓乘客安全出行?公交部門在市場化運作中,還需進一步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