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6日電 傳統觀念裡,手機只是一個方便快捷的移動通話工具。然而,在手機軟件不斷昇級的今天,短信成為手機又一高利用的功能。『短信關系』使得大家很『熟』卻不相識。
據了解,熱衷於手機短信的,大部分屬於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年輕,不喜歡追逐別人的時髦,而願意創造自己的時尚,所以短信空間無可厚非地成為他們最執著的領地。這段時間,記者走進這群活在手機短信裡的人,了解了他們與短信息息相關的生活。
短信狂聊此時無聲勝有聲
據了解,短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他們都習慣於用短信來解決。
大學的女生寢室,常常嘰嘰喳喳吵個不停。可是,自從她們加入了『拇指一族』,宿捨裡就一改往常的吵鬧。采訪中,許多女學生向記者描述:宿捨裡,她們常常是各自抱著手機狂發短信,只有在出現有趣的短信時,大家纔會打破寂靜熱烈地討論一番,然後再度恢復寧靜,連與對床的人相約吃飯都習慣地發起短信『聊得如何了,吃飯去啊?』
『活在手機短信裡的人』,在發短信後就會一直等著對方的回復,對方如果沒有及時回復,發信人就會有些抱怨,戀人之間還可能因此導致一場戰爭。在電視臺工作的吳小姐就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她的男朋友有一段時間一直在外地出差,兩個人就習慣用短信聯系,可是男友的工作讓他無法及時回復吳小姐的信息。一兩次吳小姐覺得還好,可是這種狀況經常出現,讓她難以忍受,於是一個電話打去:『為什麼總是不回短信,你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心裡?你根本就不把我當回事……』為此兩個人爆發了長達3周的爭吵。最後,兩個人達成協議,在以後的交往中,不管什麼原因,雙方必須都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回復對方的短信。
哈爾濱某高校大一學生於恬,在深夜突然接到了一條來自高中好友的短信,短信裡好友向她傾訴自己失戀的狀況。於恬一時沒了主意,她知道好友現在很脆弱,如果自己說錯話就會深深傷害到好友。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裡,於恬和她的好友就一直發著手機短信。在這一來一往的短信中,於恬感覺到好友的情緒漸漸好起來。在4個小時的交流中,她們一共發了將近400條短信,以每條50字計算,就是近20000字!於恬對記者講,當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的時候,最需要來自好朋友的勸慰,但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她也並不願意馬上見到,或是親口說出自己的痛處。這時候發手機短信最適合了,不用出門,也不必上網,可以邊思考邊『發言』,要是感覺『說』的不好,還可以刪了重發。
『短信關系』大家很『熟』卻不相識
『短信一族』裡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的性格相對獨立,但也渴望與外界交流,渴望一種近似兄弟姐妹的親情。但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使這群人之間的關系顯得很微妙:他們不喜歡傳統的交友方式,不習慣面對面地與人交流,但是在短信世界裡,他們卻時常眉飛色舞,無話不『談』。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某網站就開展了一項名為『非常暗戀』的手機短信游戲,參與者只需要在暗戀對象的手機號碼前加上特定的代碼,被暗戀者的手機上就將出現一條相應的信息,如果可以猜出對方是誰,兩個人就可以化暗戀為『明戀』,即使沒有成功也會秘而不宣,避免了尷尬。
某高校的一對戀人,他們的邂逅因短信而變得浪漫。一天,李凱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上自習。這時,他的手機響起了短信提示音,一條來自陌生號碼的信息讓他摸不著頭腦:『你怎麼還不來啊,我都等著急了!』李凱覺得奇怪,就回了一條問對方是誰,十分鍾後那個陌生的號碼纔傳來第二條信息:『對不起啊,我發錯了,你和我同學的號碼就差一位!』李凱恍然大悟,又覺得很有趣,就和這個陌生的號碼聊上了。兩人聊著聊著,竟發現他們是一所學校同級不同專業的校友,並且兩個人現在就在同一間教室裡!兩個人都為這種巧合感到震驚,便相約在教室門口見面……此後,他們成了一對傾心相愛的戀人。
時下還流行一個新鮮詞匯,就是『短信關系』:是指男女之間不見面,不約會,不通電話,不上網聊天,所有的交往全部依靠頻繁的短信進行,短信中流露著對對方的關心和問候,甚至不乏曖昧的內容,有人將這種關系稱為『第三類接觸』。因短信而成為朋友的也不少,許多網站都開展了這項業務,發上幾個字,便結識了陌生的他(她),無所不談,暢快淋漓,放假的時候,還可以與『認識』了許久的陌生人結伴出游。
信息、資訊、消費手機成了貼身秘書
如今,五花八門的手機短信服務,對有些人來說可是離不了的隨身秘書。哈市的張先生是某公司經理,平時工作很忙,大量的應酬使他連看電視讀報紙的時間都沒有。獲得新聞、天氣、資訊等等信息的途徑全部來自手機短信。他向記者展示了他所訂制的短信服務:天氣預報、國內外新聞、旅游提示、航班信息等等。張先生說:『現在我已經習慣了從各種短信服務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既方便又快捷。我有時候通過短信查詢和訂制航班,比秘書的效率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