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1日電 為糾正日本利用教科書歪曲歷史的問題,中日韓三國學者歷時三年共同編寫了歷史教輔書——《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該書的中文版將於6月初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日本、韓國已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了該書。29日,《生活報》記者采訪了中方主要編寫者之一、黑龍江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王希亮。
三國學者聯手修著歷史教輔書
據王希亮介紹,2001年日本右翼編寫的《新歷史教科書》通過了文部科學省的審定。這本書全盤否定了日本的侵略史,並美化侵略戰爭,不承認日軍進行的南京大屠殺,只字不提日軍強迫亞洲國家婦女充當慰安婦以及在關東大地震時屠殺旅日朝鮮人等史實。對這本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中日韓三國學者寫了很多文章對其進行分析和批駁。在2002年舉辦的由三國學者參加的『歷史認識和東亞和平論壇』上,有學者提出由三國學者合作,客觀、公正地編寫一本教科書,把真正的歷史告訴給三國的學生。這個建議得到了三國學者的積極響應。隨後,與會者推舉代表進行進一步的協商,先後在中國北京、韓國漢城、日本東京召開了小型討論會,組成了共同編篡委員會,定下了書的大綱、參與編寫的人員以及三國學者的分工。最後中方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常務副所長步平的組織下,由6人承擔編撰任務。
王希亮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出版是一次民間行為。各國參加編寫的人員都來自多家機構,中國方面有中國社科院、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上海師范大學、黑龍江省社科院等部門的學者參與,日本方面有「21世紀兒童教育網絡」等民間團體組織參與,韓國則由「糾正日本教科書運動本部」牽頭。』
記錄最敏感的一段歷史
記者了解到,這部《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主要記錄了西方列強入侵東亞之前到二戰後三國共識的歷史,並涉及了日本戰後遺留問題,如靖國神社、民間賠償等。該書共分序章、終章等6章,約20萬字,並運用了大量插圖。既然是東亞的近現代史,怎麼描述二戰時期日本入侵亞洲鄰國的戰爭是最受人關注的。王希亮說,涉及各國的歷史由本國學者完成,涉及歷史交叉的章節,按照分工由三國學者共同執筆。另外,書中設有專欄,解釋一些小名詞,並附有歷史文獻作為佐證,客觀公正地記錄了中日韓三個國家在近代共同經歷的那段歷史。王希亮主編的是第一章中日韓三國開港、列強對東亞的入侵部分,參與編寫了第三章中的『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的建立及東北的抗日戰爭等小節,以及書中日方負責編寫部分的翻譯。
據王希亮介紹,這本書是一本針對中學生的歷史教輔書,該書的文字本著通俗、簡單、准確的原則來編寫。他以其主編的第一章為例進行了解說。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西方列強入侵後對東亞三國政治、軍事、經濟的影響,三國人民進行的斗爭,以並列的方式進行陳述。此外還注重了三國社會方式的改變,分別列舉了三國在日歷、鐵路、教育、新聞四方面的變化。全書淺顯易懂,讓學生知道本國歷史以外,同時知道鄰國的歷史,而且可以澄清日本歪曲歷史造成的混淆。
爭議問題多次修改
該書的每一個章節均由三國學者分工執筆,共舉行了十餘次統稿會,對所寫部分進行討論。『這本書在關於日本的戰爭責任和戰爭罪行上沒有什麼爭議。在關於南京大屠殺、日本強制從軍慰安婦、強制勞工、細菌戰、化學戰和人體試驗等歷史事實的表述上,三方學者合編的歷史教輔書均事實清楚。』
說到編寫中的爭議之處,王希亮說:『不可能沒有爭論,只要大家本著為歷史負責的態度,任何爭論就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每一章都會在細節處存在爭議,大部分是在史料的運用和具體表述上的爭議,有時與會者會爭得面紅耳赤。據王希亮介紹,開始,對於『七七事變』的描述,日本方面有學者認為是偶發事件,第一槍是『不明槍聲』。中國學者對此不能認同;關於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日本有學者提到了『十年鴉片斷禁計劃』,認為日本在東北實行了漸進的根除鴉片的計劃,然而中國學者根據史料認為,事實上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東北的鴉片種植面積擴大了,鴉片都被賣往汪偽控制的地區,日軍以販毒獲取軍費。
王希亮舉了其主筆部分的一個例子,那是一段不到200字表述,中韓學者一直爭論不休,經過了十幾次的修改,直到最後定稿時纔達成了共識。王希亮說:『三國學者本著尊重歷史、相互理解、促進共識的宗旨,對爭議問題進行協商。有陷入僵局的爭議,學者們會暫時把爭議擱置,下次討論時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如此反復,直至達成共識。這也是這本書歷時3年纔編纂完成的主要原因。』
日語成統稿會主要語言
每次統稿會期為兩天,在三國輪流舉行。兩天的會期時間很緊張,王希亮說:『每天的會議都會持續到深夜一兩點鍾。』他們根據不同章節,分成6個小組進行討論,由於中方學者大部分擅長日語,對韓語卻不懂,每個小組除配有韓語翻譯外,很多時候學者們都是在用日語交流。
關於編寫過程的艱辛,王希亮回憶說:『從編寫歷史開始,我們就得三國來回跑。由於這是一次民間行為,統稿會由每一期主辦國解決食宿,路費由各國代表自行解決。在研究、著書、路費等方面,中方學者多為自費,日韓兩國的民間團體通過募捐來籌措經費。三年來,我們是住最便宜的旅館,吃最便宜的飯菜,乾最難乾的事。』
采訪的最後,王希亮很嚴肅地談到了這本民間推出的歷史教輔書的出版意義:『東亞三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尤其是今天日本當局對戰爭遺留問題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行,告訴我們對東亞歷史達成共識是十會必要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能夠把中日韓三國學者組織起來,對三國歷史繼續深入研究下去,編出更多更好、適合各階層讀者的書,把真實歷史告訴更多的人,而不僅限於中學生。對促進歷史共識、解決戰爭遺留問題、敦促日本當局反省歷史會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