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 本報記者 郭俊峰 東北網5月31日電 『敢於追求、樂於追求、勇於奉獻、樂於奉獻,以別人付不出的努力、別人做不到的速度,去做別人不敢做、做不到但又是國家發展急需的事情。』 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對哈工大精神的概括,在哈工大85歲華誕前夕,我們專訪了王樹國校長,他談到,哈工大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哈工大,正是擁有這種精神。 談及今天的哈工大,作為一個哈工大人的自豪與驕傲,溢於言表。輝煌的歷史是動力更是壓力,王樹國說,哈工大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帶著國家需求到國際舞臺去發展 王樹國校長這樣定位哈工大的新的發展目標:打造一個海納百川、開放式、國際化的哈工大,使之成為中國科技研究、成果轉化和高素質人纔培養的重要基地,並在國際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在中國邁向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力軍之一。他說:站在國際舞臺上審視自己,纔會視野開闊,提高定位,要實現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我們就必須拿出內涵,通過人纔積淀和技術積淀,有效整合資源,分層次逐步建立小平臺,形成大平臺,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培養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從而向世界輸出知識、技術和人纔。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具備強大的科研實力及技術開發能力。我們要在科學技術研究院打造一個能代表國家水平的研發大平臺。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科技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成為擁有一批卓越成果和傑出科學家的國際知名開放式研究機構。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打造一個適應國際發展潮流的產學研大平臺,密切聯系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與市場,以企業化和市場機制運行,面向產業化與工程技術新發展的需求,為學者提供一個不斷深化的科研陣地,讓一代又一代人攀登科研高峰。 王樹國還介紹說,新的發展目標對於我們學生層次的培養、教師的研究方向、工作方式、管理體制、都將產生極大影響。最近,我們不斷與海內外合作交流,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教學模式、知名專家與學者,對學生的培養模式與培養均依據國際化水准。我們正努力把自己置身整個國際競爭的環境中,展示哈工大的實力,依據國際學術發展水平和發展背景,反觀我們的優勢與劣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國際大舞臺上展示哈工大的風采。 反哺社會作老工業基地科技後盾 談到學校的辦學思想,王樹國認為,應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需要,以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為己任,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為整個社會服務,既為黑龍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也要為支橕國家未來的支柱產業,以及這些支柱產業所急需的前沿性科技研究和高層次人纔需求服務。 他說,我們要充分整合當地的社會資源、人纔優勢、優秀生源,利用哈工大現有的辦學基礎以及現有的師資、學科優勢,集中力量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體現哈工大在這個區域中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遵循這一辦學理念,哈工大全力為國家發展、國防、航天、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行業先進技術的研發做出貢獻,在產學研結合與科技產業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黑龍江科教興省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哈工大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調整科技工作方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與科技進步,在省內高校牽頭建立的6個校企合作委員會中,哈工大牽頭建立了裝備制造業校企合作委員會。近兩年來哈工大承擔了100多項省市項目,為企業的科技進步和發展提供了長期的技術儲備。同時,學校與政府、企業共同探討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技術支橕機制,並在短期內取得了突出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