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全民救助讓貧困兒童幸福過節
2005-06-01 09:04: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郝亞琳 鄒大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哈爾濱5月31日電 13歲的黃曉琳今年將度過她的第一個兒童節。此前的12個兒童節,她從未收到過禮物或新衣服,也沒有和父母一起逛過公園。今年『六·一』,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素未相識的哈爾濱市民焦裕昌送來了360元助學金,還與她簽訂了長期幫扶協議。目前,這種廣泛的民間救助行為正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貧困家庭兒童不再感到無助。

  曉琳的奶奶文秀福說:"曉琳的父、母都失業在家,父親患有嚴重的心髒病,全家人依靠政府的救濟生活,兒童節禮物對她來說只是一個奢侈的夢想,她更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完成中學和大學的學業。有了好心人的救助,孩子終於可以安心的上學了!"

  許多和黃曉琳一樣的中國貧困家庭孩子在這個兒童節都收到了特殊的兒童節禮物,越來越多的民間和社會救助行為讓這些弱勢群體的孩子不再感到無助,與其他富裕家庭的兒童一樣享受平等教育和享受生活的權利。

  哈爾濱市道外區103名個體私營企業會員在兒童節捐款4萬元,幫助那些由於父母失業、病殘等導致家庭貧困的學生,還與這些兒童簽訂了長期幫扶協議,資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1家兒童醫院的兒科醫學專家日前也分赴蘭州、喀什、青海、拉薩、呼和浩特等地,舉辦義診活動,為當地的貧困兒童免費檢查治療。

  "我們學校外來務工人員或失業家庭的孩子佔學生總數的80%,家庭條件普遍比較困難,這些孩子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市民紛紛打來電話要求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哈爾濱市新春小學於秀力校長說,學校今年『六·一』也將組織學生春游,讓那些從來沒有慶祝過兒童節的學生幸福過節。

  有關數據顯示,至2003年,中國仍有2900萬左右貧困人口,許多貧困家庭的兒童由於經濟等原因而不得不面臨輟學、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等問題。英國華威大學中國學者吳伶認為,救助貧困兒童事關中國未來的發展,也是中國實行構建和諧社會政策的重要組成內容,這在中國許多普通市民心中已經形成共識。

  焦裕昌資助了包括黃曉琳在內的10個孩子,他說:"貧困家庭兒童的教育和生存問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他們的父母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他們卻不能享受應有的待遇,這不僅影響他們的成長,也將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所以關心他們也是關心整個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黑龍江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魏曉麗認為,在當前中國面臨社會轉型和變革之際,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扶持是實現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貧困兒童作為弱勢群體中尤其需要幫助的群體,更亟待社會各界的援助和關懷,中國已經開始為此行動起來。

  今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從2005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

  在北京,所有公辦中小學一律不得拒收農民工子女,28.8萬在京適齡農民工子女能夠接受教育。目前,中國貧困家庭的兒童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全民救助正在讓中國更多貧困家庭兒童能幸福過節,不再感到無助。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