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剖析黑中介四種伎倆 詳解『黑中介』斂財黑招
2005-06-05 05:33:0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5日電 假借招工之名向求職者收取風險抵押金,以假信息騙求職者財物……為維護進城務工者權益,日前,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安、人事、工商四部門聯合開展了清理整頓此類『黑中介』專項行動。近日,記者采訪了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監察處處長姜喜貴,他就行動中發現的『黑中介』的幾種騙人伎倆進行了詳細介紹。

  聯合行動取締『黑中介』165戶問:職業中介起著媒介作用,所以是求職者光顧的重點,一般多設在火車站、長途車站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請問這次專項行動清理整頓的重點是什麼?

  答:我省職業中介所有一種怪現象:正規職業介紹所少人光顧,『黑中介』卻門庭若市。

  所以,此次清理整頓的重點是打擊一批以職業介紹為幌子的犯罪分子,依法取締一批非法職業介紹組織。同時清理一批以職業介紹為名,坑騙求職者財物、拐賣婦女、未成年人或從事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的『黑中介』。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和存在商業欺詐等行為的『問題中介』。

  問:本次行動為期兩個月左右,能介紹一下最終整頓的結果嗎?

  答:檢查各類職業介紹和用人單位584戶,查處各類違法案件498件,依法取締非法職業介紹機構165戶,吊銷營業執照和許可證30個,初步遏制了非法職業介紹行為。其中,針對我省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管理比較混亂的現象,我們幾個部門又對哈市火車站周邊地區、撫順街勞動力市場密集區、省屬職業介紹機構和人纔市場進行了重點清理整頓,檢查各類職業介紹機構、人纔市場39戶,依法取締非法中介機構5戶,整頓職業介紹機構25戶。

  揭出『黑中介』騙人四大伎倆

  問:在對職業介紹市場進行的兩個多月的檢查中發現了哪些問題?

  答:近幾年,勞動力市場出現供求兩旺的情況:廣大農民工進城求職務工、高校應往屆畢業生找工作、本土一些人員等待再就業者多,而企業用工需求也有較大增長。看到這種情況,一些不法分子趁此機會,以職業介紹為名,坑騙求職者錢財的情況十分嚴重。長途汽車站、火車站往往是『黑中介』的集中地,『黑中介』利用剛來我省的外來工不熟悉情況,以雙簧形式、多收少退、把外來工送進黑廠等手段騙取他們的血汗錢。有些外來工被拉到黑工廠,工人變成『包身工』,被迫工作十幾個小時,工資還被克扣,甚至領不到工資。此外,『黑中介』還滋長了大量黑勢力和犯罪行為。有一些犯罪分子通過假招工,然後搶劫、殺害、強奸外來打工人員。此外,有的職介所打著培養電腦人纔的名義,實際上培養水平不高,結果為盜版者提供了勞力。

  問:能不能就檢查中遇到的『黑中介』的一些坑騙手段進行詳細的剖析,以防求職者誤入陷阱?

  答:就業種類增多、求職人員的多樣性,使得『黑中介』騙人手法也不斷翻新,我就檢查中發現的一些近年來新出現的騙人伎倆進行一下介紹。

  合法機構少滋生黑中介

  問:我省勞動監察部門幾乎每天都在清查勞動力市場,但許多市民反映,『黑中介』屢清不止,這是為什麼呢?

  答:我們在進行專項整頓行動中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黑中介』流動性極強,取締困難。

  我覺得有這樣兩個原因:首先是許多沒有任何手續的『黑中介』都是租一個小門市房,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開展非法職業中介活動。而且經常同執法部門搞『游擊戰』,今天在這裡把它取締了,明天它又在別的地方繼續行騙。

  其次是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不到位,管理作用發揮不明顯。以本次國家四個部門聯合開展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為例,國家要求多部門聯合執法,但許多地市的相關部門並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配合,只是配合發了文件,其餘一概不予過問,形成了勞動保障部門孤軍作戰的不利格局。

  問:你談到我省職業介紹市場的怪現象,那就是『黑中介』生意興隆,請問是什麼原因助長了『黑中介』的存在?

  答:我省合法職業介紹機構先天不足,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我覺得是首要原因。以哈爾濱市為例,每年進城求職農民工達100餘萬人,而經勞動保障部門正式批准的職業介紹機構只有50餘家,且規模普遍很小,根本無法適應勞動力市場發展的需要。

  另外,受人員編制和經費的制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步履維艱。還以哈市為例,大部分非法職業介紹機構(大約200餘戶)集中在南崗區和道裡區,而兩個區在編的專職監察員只有5人,根本無法適應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需求,許多切實可行的措施無法實施。

  問:經過一段時間的清理檢查,作為管理部門將如何改變我省職業介紹市場的狀況,以保證求職者的利益?

  答:一是鼓勵發展民辦職業介紹機構和勞務派遣組織,嚴格簡化准入手續、降低准入門檻,由勞動保障部門和工商部門進行登記發照,並對其進行嚴格規范管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職能作用,聯合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非法職業中介行為,堅決取締『黑中介』。

  二是建立聯動機制,明確相關責任。建立勞動保障、公安、工商、人事、農委、民政、工會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形成聯合辦案、快速處理的工作機制。

  三是擴大公共職介機構規模,強化服務職能。由政府投資擴大職業介紹機構規模,為廣大求職者特別是農民工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在大中城市火車站等繁華地段設立義務宣傳服務站,配備義務宣傳員,由區級勞動保障部門統一組織和管理,為廣大進城農民工提供免費諮詢和引導,鼓勵求職農民到正規職業介紹機構尋求就業機會。

  伎倆一:坑騙錢財

  一家以職業介紹為主要服務的人力資源公司,在為求職者提供持續半年的職業介紹服務之前,往往要求職者先交納35元的報名費,然後再交100元的服務費。之所以一次收取這麼多的費用,公司的解釋是將信息費、推薦就業服務費以及成功就業費都包含在內了。但沒找到工作,對方卻不退費。

  解讀:乍看,似乎所有收費項目都『合情合理』,在職業中介收費標准中,職業介紹費和成功介紹費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收費項目,不能把成功介紹費預先轉加到求職者身上,同時這些收費標准也不完全是依據物價部門頒布的收費標准進行設定,有一定的欺騙性。除此之外,收取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也往往是『黑中介』騙財的慣用手段。

  伎倆二:高薪誘惑

  『××單位招辦公室文員,月薪1400元,要求中專文憑、會使用電腦。』這些虛假招聘信息從表面上看,招聘企業的名稱、招聘崗位、工作要求都寫得清清楚楚,而且還承諾月薪能有多少,並沒有虛假的成分,但求職者要獲得這條信息,就得先向中介交納一定的服務費。

  解讀:看到有如此優厚工作條件的企業,想著今後每月能賺上千元,眼前用於中介費的投資確實不算多。於是求職者把身邊僅有的錢財都統統掏了出來,結果卻是,招聘的企業都是子虛烏有。雖然這一招數並不鮮見,但『黑中介』卻屢試不爽。提醒求職者在得到一些『工作輕松、工資又高』的招聘信息時,不要輕易被迷惑而應冷靜地分析和對待。

  伎倆三:企業和職介串通

  求職者交納了費用後,就領到了一張由職業介紹所出具的介紹信,到保安服務公司應聘。保安服務公司人員看完介紹信後,給了一份保安員登記表和一份政審表,宣布其第二天就可上崗。職介中心1個小時就為求職者贏得一次就業的機會,哪知求職者上班3天即被公司辭退。

  解讀:為了吸引求職者,一些非法職介與某些用人單位暗中聯系,以企業名義招收大量員工,經過簡單面試後求職者輕易就被錄用了。可求職者在一段很短時間內,會馬上被企業以各種名義辭退。求職者不但沒有得到報酬,連交的中介手續費也被中介和企業分贓,提醒求職者要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

  伎倆四:調虎離山逃避責任

  在路邊等處經常可見一些『黑中介』打出的廣告,受聘者在交了介紹費後被通知去某公司上班,但就是找不著上班的地方,而實際上那個單位根本就不存在。回頭再去找黑中介,發現中介已是人去樓空。

  解讀:一些零散黑中介利用求職者多為外地人,就隨便編造用工單位和地址,等對方再回來找時,他們已經跑了,但如果被對方碰見,就用恐嚇手段等威脅求職者。所以提醒務工者,在中介機構找工作時,一定要應注意職業介紹機構是否有《職業介紹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收費標准4個證件;登記收費要求對方出具正規發票。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