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道外區38家老字號僅有13家經營 老字號急需保護
2005-06-07 09:02: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崔淑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7日電 哈爾濱市是國家確定的全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道外區是全市開埠之區,其歷史文化和眾多的老字號企業至今讓人無法忘懷。

  通過查找史料和走訪,目前道外區已知的老字號企業僅有38家,而至今仍在經營者僅有13家。老字號的保護開發利用已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課題。

  百年老字號哈埠第一寶

  民以食為天。道外區的地方名小吃極為豐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300餘個品種。最早的飲食業店鋪是天津北塘人張仁於1902開設的張包鋪;到50年代,有天津『狗不理』包子、李連貴熏肉大餅、寶盛東圓籠蒸餃、范記永三鮮水餃、老邊餃子和回民飯店『回頭香』等多家有特色的名店名吃落戶道外,其中1910年山東人佟玉新創辦的老仁義館牛肉餡蒸餃,至今依然吸引著八方賓客。

  據道外區史料記載,哈市最早的商業街是道外區延爽街,形成於1870年,當時道外區的商業店鋪涉及行業之多、經營品種之全,在哈市獨樹一幟。其中著名的民族實業家伍百祥成立的同記商場可以說是民族商業的驕傲,史學家稱其為『哈埠商魂』。久負盛名的亨得利鍾表行、三友照相館、正陽樓等名店,至今仍家喻戶曉。但是如今,這些老字號大都已失去了往日輝煌,有的倒閉,有的陷入困境。

  激活老字號還待改機制

  老字號品牌深深根植於百姓心中。然而,面對多元化的激烈市場競爭,老字號企業或勉強維持經營,或退出經濟舞臺。因此,要恢復和發展老字號,就必須賦予老字號新的內涵。

  去年4月,民營企業哈月亮灣開發公司以1027萬元的價格在與其他7家公司的競標中中標,全資收購始建於1911年的『老鼎豐』。收購後,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推行『三定』方案,同時投入1000多萬元購進了85套先進設備,不斷加大生產的科技含量,通過強化管理和營銷網絡建設,激活『老鼎豐』的生產能力,擴大了『老鼎豐』市場。道外區商業公司副經理張有力說,改制就是讓企業找到適應市場的立足點,適者生存是老字號必須走的一步。

  恢復老字號全民都參與

  道外區中小企業局局長陳靳生說,哈埠百年老字號眾多,其發展和現狀雖然不容樂觀,但是可以考慮將正在修建的『道臺府』歷史遺址文化公園與百年老字號結合起來,在『道臺府』周邊地區開闢老字號食街、商店,全力打造道外區旅游、休閑、購物商業中心,重新煥發百年道外的商賈文化。

  道外區文體局副局長劉長海說,應對已流失的老字號進行調查篩選,登記注冊,依法獲得商標專用權。政府要協調各方面力量,將老字號的專用權進行合法轉讓,公開向社會進行拍賣,尋求社會資金的注入,重新塑造百年老字號的昔日輝煌。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