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7日電 自古英雄少女傑。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絕對可以稱得上女中豪傑。今年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東北抗聯戰士趙一曼誕辰100周年,中央電視臺邀請趙一曼的孫女陳紅來哈,拍攝三集大型文獻電視專題片《巾幗英雄———趙一曼》。此次來哈,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將跟隨劇組一起拍攝奶奶趙一曼當年被捕的地方、曾關押趙一曼的醫院並重走趙一曼的革命足跡。據拍攝這部文獻電視專題片的導演沈芳介紹,這部專題片計劃拍攝90分鍾,將於10月25日在央視一套和十套播出。昨日,在劇組下榻的賓館,趙一曼的孫女陳紅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陳紅,1958年生人,目前是成都大件運輸公司的一名員工,記者見到她時,發現她是一名典型的四川女人,非常低調,不愛張揚。
趙一曼是家中八個孩子中的?妹,從小就叛逆,大姐夫鄭佑芝是『領路人』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學名李淑寧,參加革命後用名李一超,1905年,趙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一個小地主家庭,她的父親還是一名醫生,8歲那年,趙一曼入了私塾。趙一曼13歲時,父親去世,哥嫂對她多方管制。為了少惹是非,哥嫂將她收集的進步書刊付之一炬,並准備把她嫁出去了事。她激憤之下於1924年8月6日在《婦女周報》上用『一超』的名字發表了要求脫離家庭的宣言。
趙一曼有5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她是家中女孩最小的,也是最受寵愛的一個,我們現在想來,也許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使趙一曼天性中自由、叛逆的一面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說起趙一曼參加革命,就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她的大姐夫鄭佑芝,他既是趙一曼的私塾老師,又是她革命的領路人。鄭佑芝有意識地指導趙一曼閱讀革命書籍,於是,小小的趙一曼就已經在家鄉反抗封建習俗了。她不僅自己不纏足,用菜刀剁爛了裹腳布和小尖鞋,還組織了『婦女解放同盟會』,會員很快達到180多人。她們在鬧市街頭貼標語,畫漫畫,把鄉紳們畫成了狐狗、魔鬼。當地封建勢力對趙一曼等人恨之入骨,揚言用糞水潑她們。母親曾想用做女紅的方法收斂趙一曼的心,把她關在房間9個月讓她學繡花,結果她9個月沒挑出一朵花,卻讀了很多革命的書籍。
在宜賓女子中學讀書期間,校長按照封建當局的要求,特別規定女校學生必須一律挽髻。趙一曼帶領幾個女同學去找校長:『我們梳不來頭,挽不來髻,請你給梳、給挽吧!』以道學著稱的校長一時尷尬不堪。隨後,趙一曼和同學們拿出了准備好的剪刀,為自己剪了短發,結果被校方開除。
『寧兒』孕育在前蘇聯,生在宜昌一戶工人家
1923年,在姐夫和何必輝的介紹下,趙一曼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於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經黨組織推薦入黃埔軍校女生隊學習,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批女軍校學員。畢業後輾轉到了上海,隨即又被保送至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這個時候的趙一曼已經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了。
在去往莫斯科的船上,趙一曼認識了與她同一批被派往前蘇聯的同為黃埔軍校6期學員的陳達邦,並與之結婚。次年,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趙一曼到宜昌後,住在宜昌城大南門至一馬路江邊的一間民房裡。在她的革命工作開展了二三個月的時候,春節臨近了,她也快到預產期了。這時,房東老太太向趙一曼下了『逐客令』,原因是宜昌有一種老風俗,不能讓外人在自己家裡生孩子,若讓外人在家裡生孩子,『就會斷自家的香火』。
當時,趙一曼冒著刺骨的寒風,沿著小巷,漫無目的地走著,天色已晚,她只得在附近一家門前的稻草堆裡躺下。幸好,第二天一位工人開門發現了這位備受折磨的孕婦,把趙一曼領到了他家,讓妻子細心照料她生下了孩子。
趙一曼給自己的兒子取了個小名叫『寧兒』,意思是希望天下的孩子和母親都能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寧兒』出世不到1個月,那位幫助過趙一曼的碼頭工人就被警方關押。為了贖出這位工人,趙一曼賣掉丈夫陳達邦送給她的金戒指。就在首飾店賣戒指的時候,她被特務盯梢,暴露了身份。趙一曼不得不在當天夜晚,背著『寧兒』悄悄坐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去東北前線前,趙一曼把與『寧兒』的合照交給好友鄭雙璧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變,黨中央為了加強東北的反帝救國斗爭力量,決定派一批乾部去東北工作,趙一曼請求組織派她前往。出發前,她與丈夫陳達邦的妹妹陳琮英(我黨高層領導人任弼時的夫人)商量,強忍著難以割捨的母子情,將『寧兒』送到武漢陳琮英的堂兄家裡,托他撫養。
趙一曼這個名字,就是她來到東北後,為了掩護身份另取的一個名字。為了保守黨的秘密,為了使親友不受牽連,她沒讓親友知道趙一曼就是李坤泰。
趙一曼在故鄉有一位好友叫鄭雙璧,在趙一曼前往東北前線時,將一張極珍貴的她與『寧兒』的合照寄給了鄭大姐,趙一曼請鄭雙璧在適當的時間將照片轉交給二姐李坤傑。趙一曼在信中還告訴親友:此次去抗日前線,萬一再也不能回來了,就請親友們帶上這張照片,去宜昌尋訪當年救濟過他們母子的宜昌工人夫妻,也請親友們用這張照片去聯絡丈夫陳達邦和『寧兒』。在東北前線的5年抗日斗爭,艱苦卓絕。1936年7月末,趙一曼的戰友們犧牲慘重,她在被敵人包圍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趙一曼在犧牲前給唯一的寶貝兒子寫下當年那封著名的遺書: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1936年8月2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1932年春,趙一曼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先後在奉天(今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此時她左手手腕已中彈負傷。她在村裡隱蔽養傷時被敵人發現,在奮起迎戰時,趙一曼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
趙一曼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後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日寇從生命垂危的趙一曼身上得不到口供,就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
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在二人幫助下,趙一曼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他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1936年8月2日,敵人把她押到珠河縣,在公開處決前將其綁在一輛馬車上游街示眾。她一路唱著《紅旗歌》,沿途許多群眾感動得流淚。
趙一曼就義時年僅31歲。
20年後『寧兒』終於找到了媽媽
『寧兒』後來取名叫陳掖賢。1942年,『寧兒』的父親陳達邦從國外回到武漢,父子團圓,從那時起,他倆就開始尋找著自己的親人,可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也沒有找到媽媽的下落。
1950年,電影《趙一曼》上映了,陳掖賢看了很多遍電影《趙一曼》,卻不知道,趙一曼就是他的母親李坤泰。
就在電影《趙一曼》在全國頻頻上映的時候,一天,鄭雙璧大姐將這張照片交給趙一曼的姐姐李坤傑。姐姐李坤傑一看,頓時眼淚奪眶而出:『啊,這就是?妹!瞧她懷裡抱的孩子,多漂亮,眼睛那麼大,多麼美,多麼有神!』
後來,李坤傑通過多方打聽,又將照片寄到了東北烈士紀念館,纔證實照片上的母子就是李坤泰和她在宜昌生的兒子『寧兒』———陳掖賢。
李坤傑很快同在北京國家機關工作的陳達邦及在人民大學讀書的陳掖賢聯系上了,當陳達邦和兒子從照片上看到李坤泰母子倆的容顏,熱淚盈眶,百感交集。
『寧兒』陳掖賢結婚後為趙一曼生了兩個可愛的孫女,大孫女陳紅在宜賓由李坤傑的長女肖幼卿撫養成人,二孫女旅居於國外。陳掖賢1955年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市工業學校(後改為北京工業學院)任教,1982年病逝,終年55歲。
陳紅外貌酷似趙一曼,工作勤奮,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趙一曼的大孫女陳紅外貌酷似趙一曼,與趙一曼生活過的抗聯前輩都這樣說。
在宜賓,趙一曼紀念館的塑像就是根據陳紅的外形而塑的。童年的陳紅命運多桀,由北京中南海到了四川宜賓的鄉鎮上,與撫養她的姨媽一起飽嘗了坎坷與磨難。
陳紅非常自立。上班的時候,她在公司裡勤奮工作的精神被同事們所公認,她從不以自己是趙一曼的孫女,而要求享受什麼特殊代遇。她平時也非常低調,不愛張揚,很多身邊的同事都不知道她是趙一曼的孫女。
對當年下鄉當知青時生產隊的那些農民,陳紅一直不忘『鄉情』。為此,她的家常常成了鄉親們到成都的『中轉站』。陳紅說:『過去人家幫了我,現在我理當回報嘛。』面對命運中太多的坎坷和磨難,陳紅的心態很平靜。
陳紅告訴記者,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60周年,趙一曼誕辰100周年,奶奶趙一曼為國犧牲的精神財富是社會的、更是國家的,不單屬於她自己,她為自己有這樣一位奶奶而感到自豪,她希望通過宣傳自己的奶奶讓中華子孫世世代代都能不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烈士。
陳紅現在其實也在走奶奶趙一曼的路,雖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了,當年奶奶趙一曼是為了中國人都能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而浴血奮戰,今天,生活在和平安寧的日子裡,她要用雙手,為祖國人民做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