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5年內整治4條內河 佳木斯欲造北方水城
2005-06-07 13:55:3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冠群 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7日電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的水城之美,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北方城市佳木斯的獨特景觀。6日,松花江全流域踏訪團從佳木斯獲悉,該市市委、市政府對城市內河治理非常重視,專題研究後決定啟動對英格吐等4條內河為主要內容的引水工程,預計5年完成,從而改變繞城四河已成『龍須溝』的窘境。

  定位:北方水城

  佳木斯依偎在秀美的松花江南岸,開闊的江面已經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流經佳木斯的松花江,與城區的音達木河、英格吐河、杏林河、王三五河等多條自然河流形成百溪匯川之勢。近年來,隨著佳木斯城市的發展和國內外濱水開發熱潮,創建生態的城市濱水景觀勢在必行。從2003年6月份開始,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佳木斯提出了要向北方水城方向發展,建設北方水城的戰略構想。隨之,市委、市政府緊鑼密鼓提出了建設『三河、兩山、一島』獨具風貌特色的城市景觀宏偉藍圖。按照佳木斯市2003年—2020年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佳木斯市開始著手規劃『從在水一方走向兩岸繁榮』的城市布局。

  做法:活水進城

  為保證城市經濟發展建設創造『招商引資環境品牌』形象戰略的具體落實,佳市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整治城市環境,帶動水系周邊地區的房地產開發。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由源頭活水來。佳木斯將依托三江平原資源及民俗風情,重點強調對山體、江河的保護和合理開發,通過『活水進城』在市區形成縱橫密布的水網系統。重點保護『三縱三橫』的水系作為城市開敞空間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並在河道兩側規劃建設不同寬度的綠化帶,使未來佳木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北方水城』。

  論證:引水可行

  有關專家和學者在構建北方水城的論證中提出,在北方水城的建設中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脈絡,充分體現佳木斯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山、水、田園城市』的設想特點,突出顯山露水,使城市山水景觀軸更加突出。

  佳木斯市的水利專家在環境分析中認為,佳木斯城區河流眾多,易於形成水網,水源充沛,城區自然條件較好,城區西南地勢較高,市區最高點水源海拔為111米,中心區海拔80-81米,四豐路至四豐山水庫一帶地勢較高,平均海拔91.5- 97.0米,南部嘩啦溝平均海拔82-84米,有利於河水向市區流動。

  為此,佳木斯市規劃局設計了6套關於引水進城工程的方案。其中,可行性較強的是由長青灌渠引入江水和從大頭山灌溉站引松花江水的方案。

  運作:淨地招標

  在王三五河的勝利路段,郭曉華等市領導聽取了關於王三五河改造規劃的匯報。規劃是以堤岸及游憩設施建設為基礎,集防洪、交通、生態、休閑、娛樂、周邊街區開發改造為一體形成的,建設適宜人們生活、工作、游憩、居住的綜合景觀帶,從而帶動周邊街區的更新、改造與發展。從近日起,開始對河兩岸的違章建築進行扒拆,三清公司開始對垃圾進行清理,各區組織人員進入社區街道配合工作。對王三五河改造要走市場化的道路,用優惠政策引進開發商對幾個地段進行路堤道路修建維護、綠地樹木種植養護工作。利用貸款對幾個地段進行淨地招標拍賣,整體出賣。

  經研討,佳木斯市從備選方案中篩選確定了由四合引水的方案,並以四豐山水庫引水方案為補充。即由四合泵站提松花江水,經長青灌區,分流英格吐河和杏林河,入王三五河,然後經音達木河入松花江。同時,在四豐山水庫建設泵站一座,提水揚程26米,開挖2.5公裡人工河,進入王三五河,繼而流經音達木河入松花江。『四河整治』工程,總工期預計5年。王三五河整治工程投資約2.16億元。近日,水城建設工程即將正式動工。

  目標:兩岸繁榮

  『從在水一方走向兩岸繁榮』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全面體現城市未來發展以松花江為城市水系景觀主軸線,將四豐山、柳樹島兩個風景區及整個城市水網系統等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多種方式突出水岸的特征,以樹立鮮明的形象。通過對河道水網的空間整合與城市環境建設、沿河岸地產開發互動,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創造具有特色的未來城市空間形象。

  從市民生活角度上看,北方水城的建設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和環境質量;從經濟角度看,因為4條內河景觀功能的豐富及觀賞價值的提高,再結合特有的北大荒文化及北國風光,伴隨著城市面貌的欣欣向榮,將使佳木斯區域經濟收入隨著旅游業的逐步發展和成熟與社會收入呈現同步攀昇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