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電 煤城不賣煤,聽起來挺稀罕。七臺河人是把煤煉成焦、發成電,把煤的文章做大、做活、做優,讓煤昇值,吃乾榨淨,形成了以煤為依托,煤、電、焦、油等一體化的煤化工產業鏈條。如今,一個個焦電大項目在七臺河落地生根,僅此一項,每年工業產值成番論倍增長。
3年來,這個市僅焦化項目投資就達20多億元,已有寶泰隆60萬噸、隆鵬60萬噸、億達信80萬噸、龍洋96萬噸等一大批大型煤化工骨乾企業崛起,焦炭生產能力達到了350萬噸,今年底可達500萬噸。
誰能想到,2001年還瀕臨破產的勃利縣選煤廠,被億達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買斷後,上馬80萬噸焦化項目,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4年利潤居全省工業企業第15位,納稅居第45位,今年納稅額將達到1.3億元。
就像億達信公司創造企業發展的奇跡一樣,七臺河這兩年在不斷地創造著發展的奇跡。2002年前,全市焦電企業產值最多達到2000萬元。2004年,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的焦電企業達到8戶,今年可達14戶。
如何走出依賴煤炭資源的圈子,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格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003年以來,這個市圍繞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和發展非煤替代產業,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快上項目、上快項目,通過大上項目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在煤化工方面,興盛化工廠煤焦油加工項目已投產,隆鵬公司30萬噸焦油加工項目、寶泰隆10萬噸和億達信8萬噸煤氣制甲醇項目正在啟動;在煤轉電方面,大唐七臺河發電公司二期擴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市、礦兩個矸石電廠擴大裝機容量和魯龍等3個煤氣發電項目正在啟動,全市發電能力將新增133萬千瓦;在煤建材方面,已有7個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產新型建材的項目開工建設。
何以有這麼多大項目在七臺河落地開花?通過七臺河提出創建政策全省最優、服務周邊最好的『兩最』投資環境和抓激勵機制等方面,我們找到了答案。
七臺河先後出臺了扶持焦電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100多條,全市各級政府每年為企業讓利減負1.2億元;對新上項目實行市區稅收分成,各區又進一步把收入分成權力逐級下放,從而變市裡抓發展上項目一個積極性為市、區、鄉鎮街道、村和社區的多個積極性。
煤轉焦電,潛力無限。在大項目的牽動下,今年以來七臺河市承接前兩年快速發展的態勢,前5個月發展速度和質量進一步提高。GDP同比增長13.4%,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36.1%,全部稅收增長100.7%,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36.2%,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0.%,這幾項指標增幅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七臺河考察項目一覽表
黑龍江省德利能源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洗煤、發電、粉煤灰、砌塊項目
七臺河市隆鵬煤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洗煤焦化項目
七臺河寶泰隆煤化工有限公司———60萬噸焦化、150萬噸洗煤項目
七臺河市雙葉家具實業有限公司———年50萬件家具生產項目
億達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80萬噸焦化、120萬噸洗煤項目
勃農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農機大市場及技術改造項目
七臺河市魯龍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洗煤、焦化、發電項目
七臺河市龍洋焦電有限責任公司———洗煤、焦化、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