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電 自今年初告別首都北京,踏上黑龍江沃土那一刻開始,新任黑龍江省政協主席王巨祿就已經下定了不辱使命,為黑龍江的振興和黑土地的輝煌貢獻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決心。
他到任後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政協不是權力機關,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靠智慧性勞動,創造無形價值。
近一段時間,他關心的一件大事,就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如何把社區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聽取省民政廳關於全省社區建設工作的情況匯報,帶隊深入到哈爾濱市、大慶市調研和視察社區建設工作,對如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做了許多深刻的思考。
記者:王主席,為什麼近一時期省政協特別關注加強社區建設問題?
王巨祿:省委、省政府一再要求,要把全面加強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抓好。這是切實體現省委、省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的要求;也是我省完善發展思路、優化發展環境、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保證可持續發展,實現『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目標的需要。
有句古語講得好:『天下祥和在民安』。在社區裡,我們可以親自目睹到群眾的喜怒哀樂,聽到群眾的呼聲、意願和要求。
有人說,社區是群眾情緒的晴雨表,是社情民意的信息源,也是透視黨和政府工作的窗口。我看這三句話概括得很好。
社區建設已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配套工程,成為社會轉型、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成為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民心工程,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廣大居民群眾的普遍擁護。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情況,省政協纔把第十二次常委會的議題確定為『全面加強社區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
記者:王主席,通過前段時間您親自深入社區調研,對我省社區建設工作的總體印象如何?
王巨祿:前段時間我同省政協幾位副主席到哈爾濱、大慶等市調研和實地考察,省政協四個調研組到我省一些市地調研。總的看,我省社區組織基本健全,社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社區功能逐漸增強,社區活動日益豐富。具備條件的社區,都較好地承接了企業改革分離出的那部分原來不應該承擔的辦社會的職能,也承載了政府轉變職能所分離出來的那部分應該由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職能。一個具有良好的社會風尚,溫馨的人際情感,優美的自然環境,戶戶安居樂業,家家親情融融的新的社區面貌正在逐步形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個新的社區面貌,是我省廣大社區乾部在條件比較差、待遇比較低、任務比較重、工作比較累的情況下積極工作取得的。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對社區乾部和基層單位,應該在政治上給予更多的關愛,在工作上給予更多的支持。
記者:請問您怎樣看待抓社區建設與抓經濟發展的關系?
王巨祿:抓社區建設與抓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沒有經濟的發展,就很難為加強社區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沒有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也很難落實。加強社區建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為了給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社區建設,從政治上講,是保護社會穩定問題;從群眾生活講,是改善提高問題;從經濟高度講,是促進發展問題;從社會管理講,是民主與法制問題。一個對人民群眾利益高度負責的執政黨和政府,就應該注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協調,注重為社會提供足夠的公共產品,注重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福利事業的保障,防止形成一個畸形發展的社會狀態。
記者:您認為我省社區建設目前有哪些亟須研究解決的問題?
王巨祿:應該說,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我看最亟須研究解決的問題有如下兩個。
第一個問題,是需要進一步理順社區領導體制、管理體制、服務體制。有了科學的體制和機制,纔能保證社區建設不以領導人的更替和注意力的改變而失去生機勃勃的活力;纔能避免違反規律的短期行為,避免做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的東西。現在看,社區黨支部和行政組織建設一般都搞得比較完善,但是這裡還有一個社區內黨組織、行政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理順的問題。理順這些關系,涉及到不同組織的功能和定位問題。履行行政職能,是盡職盡責、保證完成的問題;居民自治行為,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想問題、辦事情、要靠商量,靠自覺和自願的問題,這是有區分的。行政有行政的職能,應該做到盡職盡責,這大體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對居民委員會的管理,國家有法規,這個組織有它的行為方式。在當前社區工作者任務很多、負擔很重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把居民自治組織幫助行政部門完成的工作,完全當成居民自治組織自己的任務。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搞好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
另一個問題,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社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社區的建設,特別是對一些基礎設施和活動場所的建設,政府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求助於社會捐贈和贊助。要善於把運用市場手段和運用行政手段結合起來,整合好各方面的資源,加強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一個很好的服務平臺和活動場所,社區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很難開展起來。社區的管理,既要依法管理,又要大家討論建章立制,實行民主管理。搞好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會對國家的整體民主政治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社區的服務,對於少數弱勢群體的服務,既要堅持傳統的服務方式,幫助行政部門落實好黨和政府的各項救助政策,還要不斷探索新的服務方式,盡可能使大多數社區居民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於大多數一般居民的服務,既要強調自願互助的公益性服務,又要注意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入商業運作的經營性服務,不斷滿足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記者:您看我省加強社區建設,下一步要重點抓好哪些工作?
王巨祿:當前加強社區建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看最緊迫的,要抓好如下四件事:
第一件事,抓好典型,總結經驗,研究規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社區建設。各地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很好的經驗,概括起來說,就是在社區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把不斷滿足群眾的物質、文化、健康需求,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在改革中建設,在建設中改革,在建設中服務,在服務中建設,不斷提高社區建設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各地社區建設經驗的精髓和靈魂。
第二件事,用市場和行政兩種手段整合社會的各種資源,加快社區的基礎設施和載體建設。搞好社區建設,有些工作是需要黨的工作支持來做的;有些是需要政府幫助來做的;有些是靠出色的工作,來影響感動社會獲得支持的;有些是要研究新的發展思路,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來解決的。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社區建設也不能搞『一刀切』,應該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要求。要有一個建設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地逐步實現。『雪中送炭』的東西,要先搞起來;『錦上添花』的東西,要逐步來做。
第三件事,利用各種形式,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社區各級領導和服務隊伍的培訓力度。調整和完善基層乾部的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制定規范化教材,長年堅持培訓。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適應工作、受人歡迎的朝氣蓬勃的社區工作骨乾隊伍。
第四件事,特別重要的是領導機關和決策部門要進一步認識加強社區建設與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構建和諧社會與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切實把加強社區建設擺上重要工作議事日程,采取更多的措施關心支持社區建設。真正把社區建設當成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意,要辦之事。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社區建設工作歸根結底應該實現『三個促進』:就是促進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促進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好各方關系;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