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2日電 經過近兩個月的調研、考察,前不久,有著『提案大王』美譽的省政協委員馮洪濱未雨綢繆,遞交了一份沈甸甸的提案,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制訂融雪劑技術標准,呼吁哈爾濱的冬季真正能用上名副其實的環保型融雪劑,目前該提案已被省環保局列入計劃。近日,圍繞哈爾濱目前融雪劑的現狀、危害,並結合國內外的經驗教訓,馮洪濱向記者闡述了冰城制定融雪劑技術標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冰城呼喚融雪劑技術標准
委員觀點
省政協委員馮洪濱
融雪劑正在成為城市清除交通雪障的主要辦法,在環保和交通壓力面前,城市管理部門只能選擇保持交通暢通,但目前融雪劑帶來的諸多麻煩卻是實實在在的,如不及時采取防范措施,西方20年融雪劑危害爆發周期的災難對我們就是個警示。
哈爾濱市冬季清冰雪大量使用融雪劑污染環境問題引起了公眾矚目和廣泛質疑,哈爾濱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數次出面,向市民解釋和表態。但是,問題遠遠沒有解決,因為大量的討論還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尚沒有真正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找出產生問題的癥結和應當采取的科學措施。
國外有『鹽害』教訓
問:在該提案提出前,您進行了相關的考察。那麼,在融雪劑帶來的經驗教訓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呢?
答:使用融雪劑並不是中國的專利,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和北歐一些國家就率先使用了融雪劑,到20世紀50年代進入使用高峰。
一般情況下,融雪劑幾分鍾就可以把積雪融化,可以有效地清除交通雪障,防止交通發生大面積堵塞。但高濃度的氯鹽融雪劑對道路、車輛、建築物混凝土的破壞力很大。實驗證明,一條沒做過防氯鹽處理的公路,在經過氯鹽融雪後,壽命可減少50%以上,頻繁使用融雪劑使道路開裂,極有可能使其壽命縮短,腐蝕汽車機件,降低橋梁預期壽命,使之提前進入維修期。而且,含有融雪劑的雪水不僅污染地下水源,還會毀壞綠化林木和草坪。建築防護學的專家們把這些現象稱為『鹽害』。
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曾經大量使用以大粒鹽為主要成分的融雪劑,用以清理城市道路上的冰雪,由於氯離子對鋼鐵有漸進式腐蝕作用,20多年後的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橋梁在壽命時限內發生坍塌危險、水源受到嚴重污染等嚴重後果。也就是說,美國使用的與我國目前使用的產品近似的融雪劑,對工程、道路和水源、草木的嚴重危害大約在過了20多年後纔開始大面積爆發。
自那以後,美國開始采取措施,逐漸限制使用氯鹽融雪劑,研制環保融雪劑。20年爆發的潛伏周期是我們無法忽視的紅線,按照規律,污染環境只需幾年的時間,而治理污染則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且投資成本巨大,收效並不十分理想。
30多年前,英國在一條高速公路上修建了11座橋梁,然而還沒有用上幾年,就出現了混凝土順著鋼筋開裂的現象。之後15年來,為維修這11座橋梁所花的費用是建橋資金的1.6倍。1993年,美國57.5萬座橋中,受到腐蝕破壞的橋梁超過一半。在丹麥哥本哈根地區調查了102座橋,其中50%有嚴重的鋼筋腐蝕現象。
教訓同樣出現在國內
問:不當使用融雪劑帶來的危害,在國外已有前車之鑒,那麼,在國內的現狀又如何呢?
答:上世紀70年代我國在北京首先使用了融雪劑。如今北京等地的一些橋梁已經出現了鋼筋腐蝕斷裂,混凝土順著鋼筋開裂。除了橋梁建築自身的老化外,融雪劑也加速了橋梁的腐蝕。關鍵在於氯離子與鋼筋中的鐵發生反應,加速了鐵的鏽蝕。水結冰膨脹會導致混凝土開裂,而融雪劑增大了這種破壞效應。一般水結冰會膨脹9%,而摻入了融雪劑的水結冰後能膨脹25%。
天津市按50年使用年限標准建造的許多立交橋,建成僅10餘年,由於冬季融雪鹽水向下逐層滲入,導致一些梁頭及帽梁混凝土構件出現裂縫、剝落、鋼筋外露和鏽蝕。
此外,融雪劑還會使部分橋梁線纜受到損壞。由於橋梁的鋼筋骨架在融雪劑的氯離子的不斷腐蝕下,強度會日漸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可能坍塌的危橋。
哈爾濱市使用融雪劑後出現大面積黑雪一事,原因是生產者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最大商業利潤,在融雪劑中混入更加便宜但卻使白雪黑化的硫鐵礦渣,使得融化後的白雪變黑,破壞了冬季哈爾濱銀裝素裹的整體環境,這也是引起公眾質疑的原因之一。
融雪劑會直接損害林木、草坪,原因在於現在使用的融雪劑主要成分是氯鹽類物質,如與食鹽成分一樣的氯化納、氯化鈣和氯化鎂等,同時伴有一定量的重金屬成分,成本低廉但是污染環境。氯鹽融雪劑中含有大量氯化鈉等化學成分,含有融雪劑的冰雪堆放在綠地和綠化帶,引起土壤板結,融雪劑危害加重土壤鹽漬化、影響植物生長。
環保融雪劑並不環保
問:既然融雪劑帶來的危害有目共睹,那麼造成這種現狀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答:迄今為止,其他國家使用的融雪劑與我國一樣大部分是氯鹽類融雪劑。其融雪原理就是利用氯化納溶解時釋放出的熱量融化積雪,達到清除積雪的最終效果。可以肯定地說,融雪劑是當今最快捷的清除道路積雪的方法。
由於融雪劑使用在我國是新生事物,對它的利弊危害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作出全面科學的評判。
目前使用融雪劑中存在的核心問題,是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哪怕是統一的技術標准。而目前的『環保型融雪劑』只是降低了有害物質的含量,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環保產品,對植物、道路和橋梁仍有傷害。具體表現在:沒有使用融雪劑的科學規范和操作標准;缺乏對使用融雪劑效果的有效監督機制和技術評價體系,使得環保型融雪劑與現行產品相比只是換湯不換藥。以往融雪劑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氯化鈣,從化學上講這兩種物質都是鹽,對工程和綠化同樣具有破壞性。對建築工程和植物來講,產生破壞作用的是融雪劑中的『氯離子』,因此氯化鈉和氯化鈣相比,後者毒性稍小,但區別不大。
所以,無論是氯化鈉還是氯化鈣,其主要成分都含有對環境有害的氯離子,它的成分表明這種環保型融雪劑對環境依然有害。只是由於濃度的降低,延長了危害時間周期,危害的烈度顯得比較緩和。但是並沒有解決融雪劑污染環境的根本問題。
最新的測試結果顯示,在融雪劑使用期,每立方米的地下水的鹽含量在20毫克到300毫克之間,如果鹽的含量每立方米超過200毫克,就會對農作物和環境造成危害,融雪劑對市政設施和花草樹木的影響更不可忽視。
北京市去年使用的融雪劑有害化學成分含量已經很低,但仍對市政設施和花草樹木有一定的影響。園林部門在今年春天發現城區共有51處道路和綠地的37萬株綠籬受害枯死,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使用了鹽水濃度嚴重超標的融雪劑。科研人員對路邊殘雪以及周邊土壤取樣檢測發現,土壤含鹽量比正常值高392倍,氯離子更高出上千倍,而土壤含鹽量、土壤氯離子、鈉離子的濃度也均超標20倍到30倍。專家認為,土壤的有害指標的高數值是由於大量含有融雪劑的雪水集聚植物根部,以致鹽漬留在土壤中造成的。
建議制訂融雪劑技術標准
問:結合哈爾濱冬季融雪劑使用帶來的問題,您有什麼好建議改變現狀?
答:過去的哈爾濱,沒有使用融雪劑也安然度過了無數個多雪的冬季,以人工義務勞動為主,輔以拋撒沙子、爐灰渣的清雪方式,不但保持了哈爾濱冬季的美麗,還在幾代哈爾濱人民心中培養了義務勞動的美德,並使我們至今難忘懷。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不排斥使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清理冰雪的效率。但是必須秉承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科學態度來使用融雪劑。
為此我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盡快制訂適合我省溫度特點的『黑龍江省融雪劑技術質量標准和試驗規程』。對融雪劑的性能、成分、安全指標、抗滑性能和重金屬含量等進行具體規定。達到融雪不毀路、不毀橋、不破壞環境、不枯死植物。
對融雪劑采取市場准入政策,定點生產,統一采購,統一使用,統一監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規規范融雪劑市場。加大投入盡快開發新產品,研制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型融雪劑。.
此外,減小融雪劑對環境的危害是世界難題,在技術上突破之前,融雪劑使用要按照規定操作,限量使用,保橋保路、保草保樹。確定使用融雪劑後土壤中氯鹽成分的量化指標,以便檢查評估其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含有融雪劑的雪不能堆放在樹根下和草坪裡,摒棄目前粗放式的堆雪方式,避免毀壞樹木和植被。
使用氯鹽融雪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在普通道路使用普通融雪劑;在橋梁上使用有緩釋劑的融雪劑,盡量減小對橋梁的腐蝕;在郊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可以撒粉末狀的氯化鈣融雪,避免結晶使路面打滑。
在目前使用氯鹽融雪化冰趨勢有增無減的形勢下,有步驟、分階段、有計劃地禁止使用含氯鹽的融雪劑。特別是對橋梁禁止在結構物表面直接接觸氯鹽,建立一套關於融雪劑檢測規程和技術標准,對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采取強制性技術防護措施,減少融雪劑的危害。
授權質檢部門對市場上的所有融雪劑進行強制性檢查,合格者進入市場,超標者禁止進入市場。
我省應采取以人工清雪為主,機械和融雪劑為輔的清雪模式,是否使用融雪劑要因路而異,人行道清雪以小型機械和人工清掃為主,不需要使用融雪劑。而主要交通乾道,從暢通交通考慮,需要使用融雪劑,有關部門應按照技術規范執行,保證融雪劑安全使用,將其危害減到最小。